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9.03.01
在城市的縫隙,讀一本有溫度的書
文/九歌出版編輯部
今年農曆春節的長假結束後,「收假症候群」讓上班族好憂鬱,小編我也是想到放假完,一上班就要面對國際書展、做不完的書、寫不完的文案而忍不住想抱頭痛哭,這時候就回想起編輯《我和我追逐的垃圾車》這本書時,書裡讀到的那個上班族,幫老闆遛狗、替全辦公室倒垃圾、被主管退文案等,也面對過一堆處理不完的垃圾事。曾當過廣告人的作者謝子凡,如此血淋淋、赤裸裸地寫出職場上班族的無力感,這是以往鮮少讀過的職場書寫,讓我產生了「同溫層」的共鳴感。
毫無疑問的,這是一本很有溫度的書,因為打從編書一開始,謝子凡就推翻了原先我制式的依照類別區分的目錄,她想了好久的目錄,為了配合書名,用一種類似垃圾分類的概念,將篇章用質感來分類,依序分為:燙的、冷的、暗的、亮的,然後每一類裡頭的文章先後是依照以下的原則來安排:輯一「燙的」從微熱到燙,輯二「冷的」從冷到微冷,輯三「暗的」從很暗到微暗,輯四「亮的」從微亮到亮,整體的意象是希望讀者先熱熱地開始,然後走進無光的所在,最後又回到光亮的地方。
由於《我和我追逐的垃圾車》畫面感強烈,封面設計者一開始的封面提案畫了具象的垃圾車的插畫,但作者在封面上不想呈現具象的垃圾車、人和狗,希望也能像目錄一樣,帶點抽象的、漸暗到微光的感覺,所以封面後來用一格一格的光影,表現大樓的房間,讓人有種棲身在城市裡的感覺,黑褐色的對比有冷熱之分,光影由疏到密也有明暗之別。為了凸顯張惠菁在序文裡面提到的:「即使是曾經刺傷她的事,她也描寫得十分巧妙,有一些晶晶亮亮的微光在其中。」顯示作者追逐的就是那些晶亮,最後請設計者在封面上燙一點銀,呼應序文中張惠菁形容謝子凡是萬家燈火之中的寫作者。
謝子凡描寫了城市縫隙裡或亮或暗、或燙或冷的角落,像是咖啡館、廁所。在這本書中她並沒有刻意為職場工作者發聲,卻不經意寫出了上班族的心聲,我們或許會把咖啡館當網咖,在廁所中放空,或是騎著摩托車在生存的夾縫中拚搏,謝子凡歷歷分明地把這些燙的、冷的、暗的、亮的書寫出來,讓我們的閱讀多了點不同的溫度,值得你細細去感受。
毫無疑問的,這是一本很有溫度的書,因為打從編書一開始,謝子凡就推翻了原先我制式的依照類別區分的目錄,她想了好久的目錄,為了配合書名,用一種類似垃圾分類的概念,將篇章用質感來分類,依序分為:燙的、冷的、暗的、亮的,然後每一類裡頭的文章先後是依照以下的原則來安排:輯一「燙的」從微熱到燙,輯二「冷的」從冷到微冷,輯三「暗的」從很暗到微暗,輯四「亮的」從微亮到亮,整體的意象是希望讀者先熱熱地開始,然後走進無光的所在,最後又回到光亮的地方。
由於《我和我追逐的垃圾車》畫面感強烈,封面設計者一開始的封面提案畫了具象的垃圾車的插畫,但作者在封面上不想呈現具象的垃圾車、人和狗,希望也能像目錄一樣,帶點抽象的、漸暗到微光的感覺,所以封面後來用一格一格的光影,表現大樓的房間,讓人有種棲身在城市裡的感覺,黑褐色的對比有冷熱之分,光影由疏到密也有明暗之別。為了凸顯張惠菁在序文裡面提到的:「即使是曾經刺傷她的事,她也描寫得十分巧妙,有一些晶晶亮亮的微光在其中。」顯示作者追逐的就是那些晶亮,最後請設計者在封面上燙一點銀,呼應序文中張惠菁形容謝子凡是萬家燈火之中的寫作者。
謝子凡描寫了城市縫隙裡或亮或暗、或燙或冷的角落,像是咖啡館、廁所。在這本書中她並沒有刻意為職場工作者發聲,卻不經意寫出了上班族的心聲,我們或許會把咖啡館當網咖,在廁所中放空,或是騎著摩托車在生存的夾縫中拚搏,謝子凡歷歷分明地把這些燙的、冷的、暗的、亮的書寫出來,讓我們的閱讀多了點不同的溫度,值得你細細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