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9.04.12
「走肉」是什麼東東?
文/施彥如(有鹿文化主編)
你很難定位《走肉之味》是一本怎樣的書,說是以「走肉」(素食/蔬食的飲食習慣)為題,但它並非勸告大眾吃素救自己、也救地球的宗教或環保傾向;說是教導大眾做蔬食的料理書,但它也不是一本純粹的食譜,《走肉之味》僅僅只有十六道菜,且完全沒有任何人工添加的素料,甚至連調味料也精少,每道菜都是作者的獨創。
所以,你會想問,要如何閱讀《走肉之味》?又,到底什麼是「走肉」?
先來說說作者李美怡Cathy Lee 吧。
來自香港的Cathy 並非天生吃素,多年前她和你我一樣是雜食者,最愛的是生魚片,忙碌工作,汲汲營營,直到有一天,朋友邀約她參加一場「放生活動」,她親眼看到該是「淡水」生長的魚,被「放生」到「大海」中??這非但不是拯救牠們免於被殺害食用,反而是真正的無知,摧毀了眾多生命??Cathy當時想,自己能為這些生命做什麼?有什麼行動能來表達對動物的愛護?「不如就此不再吃肉吧!」一個念頭,她斷然捨掉習以為常的飲食習慣,開始過另外一種「走肉」人生。
來自香港的Cathy,其實在家鄉外食時很難吃到素菜,多半是鍋邊素。一日她在外用餐,看到夥計畫單時,註記了「走肉」二字,她恍然大悟,原來將肉從盤子裡走掉,對廚師來說是最一目了然的,自此,她稱呼自己為「你的走肉朋友」,進一步學習如何煮蔬食餐點,並在香港一連出版、集結成食譜書《走肉朋友》、《走肉家人》。
Cathy 總笑說自己因為是金牛座,性格很固執,她開始吃素後,一夕之間戒除所有肉類飲食習慣,這不僅改變了Cathy對味蕾的靈敏度,也漸進地改變了她對於生而為人的自覺,她關心土地、環保、惜物,也尊重大自然生態。
《走肉之味》說的就是這個轉變後的心情。她由「味」道和氣「味」寫起,分享味覺中的記憶故事,家人朋友的、毛小孩的,她為他們料理,也透過料理傳遞思念;她循著嗅覺描寫氣味,喚醒深埋在心中的小孩,那份對於世界的好奇,是否因為忙碌的生活,而麻木了自身的感受?
我特別喜歡Cathy 在《走肉之味》後記中傳達的訊息:在這廣大宇宙中,有人愛山,有人傾慕海;有人無肉不歡,有人口味清淡——無論是哪種角度,都應該彼此尊重,沒有高低對立,是非對錯,就好像一句廣東俗語:「同檯食飯,各自修行。」形形色色的人,形塑一個多樣的世界。
如果你問我,《走肉之味》是一本如何的書?我會說它是一本從蔬食開始的生活觀察與練習之書,是走肉不走味的人生真滋味!
所以,你會想問,要如何閱讀《走肉之味》?又,到底什麼是「走肉」?
先來說說作者李美怡Cathy Lee 吧。
來自香港的Cathy 並非天生吃素,多年前她和你我一樣是雜食者,最愛的是生魚片,忙碌工作,汲汲營營,直到有一天,朋友邀約她參加一場「放生活動」,她親眼看到該是「淡水」生長的魚,被「放生」到「大海」中??這非但不是拯救牠們免於被殺害食用,反而是真正的無知,摧毀了眾多生命??Cathy當時想,自己能為這些生命做什麼?有什麼行動能來表達對動物的愛護?「不如就此不再吃肉吧!」一個念頭,她斷然捨掉習以為常的飲食習慣,開始過另外一種「走肉」人生。
來自香港的Cathy,其實在家鄉外食時很難吃到素菜,多半是鍋邊素。一日她在外用餐,看到夥計畫單時,註記了「走肉」二字,她恍然大悟,原來將肉從盤子裡走掉,對廚師來說是最一目了然的,自此,她稱呼自己為「你的走肉朋友」,進一步學習如何煮蔬食餐點,並在香港一連出版、集結成食譜書《走肉朋友》、《走肉家人》。
Cathy 總笑說自己因為是金牛座,性格很固執,她開始吃素後,一夕之間戒除所有肉類飲食習慣,這不僅改變了Cathy對味蕾的靈敏度,也漸進地改變了她對於生而為人的自覺,她關心土地、環保、惜物,也尊重大自然生態。
《走肉之味》說的就是這個轉變後的心情。她由「味」道和氣「味」寫起,分享味覺中的記憶故事,家人朋友的、毛小孩的,她為他們料理,也透過料理傳遞思念;她循著嗅覺描寫氣味,喚醒深埋在心中的小孩,那份對於世界的好奇,是否因為忙碌的生活,而麻木了自身的感受?
我特別喜歡Cathy 在《走肉之味》後記中傳達的訊息:在這廣大宇宙中,有人愛山,有人傾慕海;有人無肉不歡,有人口味清淡——無論是哪種角度,都應該彼此尊重,沒有高低對立,是非對錯,就好像一句廣東俗語:「同檯食飯,各自修行。」形形色色的人,形塑一個多樣的世界。
如果你問我,《走肉之味》是一本如何的書?我會說它是一本從蔬食開始的生活觀察與練習之書,是走肉不走味的人生真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