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企劃
2019.04.19
潭在右手邊——我的日月潭踩踏
文/ 王文華
7月,清晨五點,天微微亮。
推開家門,盛夏的埔里早晨涼爽,還要穿薄外套。牽出小摺,迎著晨風,騎向日月潭。
埔里去日月潭有兩條道路:台14線車多,埔里走131縣道,路較彎,但車少。沿路農村景象,可以自在地騎,偶爾見到幾隻水鳥、幾隻蜂蝶,都是過程裡的驚喜。
單車出埔里,路旁開始出現大片大片的筊白筍田。晨光裡的筊白筍在風裡搖曳,配合我單車的嘎吱聲,頗有一番滋味。
筊白筍是埔里這幾年的經濟重心,很多農家都種它。如果你夜晚到埔里,出了國道6號最後一個隧道,你會誤以為進入一個超大的夜市——否則,習慣山路的黝暗後,怎麼突然出現如此壯闊的燈海?
那是筊白筍田的燈光。農夫利用燈光調節筊白筍的成熟期,配合節慶,希望作物能賣得更好的價錢。
昔日,這片盆地種的多半是甘蔗。
埔里現在仍存留不少蔗田。我童年對埔里的印象就是,道路邊的特產店一定會有的兩大山產,就是芭蕉和甘蔗。甘蔗放進爐火裡烤,相傳對治感冒有療效,熱熱的,甜甜的,與冰甘蔗汁相較,別有風味。
寫作《敲敲木的胡桃鉗國王》一書時,特別將甘蔗放進書裡:胡桃鉗國王出生在「敲敲木工坊」。這家工廠專做胡桃鉗,曾有台灣朋友千里迢迢到德國玩,特別買了胡桃鉗回來,到了敲敲木一看,原來出生地就在這裡。
敲敲木工坊生產很多很多胡桃鉗,多半做成士兵,但也有一個國王。
就有那麼一天,一個國王被擺到架子上,或許架子高,國王的架子也大,他對其他人根本看不上眼。
故事裡,高傲的胡桃鉗國王落難了,因緣際會被老鼠三兄妹救起來。
小老鼠的妹妹要出嫁,少了嫁妝怎麼辦?
他們想到好主意,就在甘蔗田裡做買賣籌嫁妝。
什麼買賣?賣甘蔗汁。
哪來甘蔗汁?用胡桃鉗國王的嘴巴一榨……
幫忙畫《敲敲木的胡桃鉗國王》的九子小姐特別來埔里,我們帶她去敲敲木,也帶她去看甘蔗田,後來,她就把埔里的黑甘蔗田用兩大跨頁畫出來。
那一根根黑到發亮的甘蔗,在長長的雨絲中格外明顯。蔗田裡,隱約出現的是扛著胡桃鉗國王的老鼠兄妹,這畫面,完全重現我印象裡的埔里。
當年的蔗田現在都變成了茭白筍田,或許未來有個孩子長大了,他創作的埔里,少了甘蔗的清甜,但會多了像江南水鄉一樣的水田,水田裡有青蛙、鷺鷥與茭白筍的童年。
而現在,容許我在《敲敲木的胡桃鉗國王》裡,寫我心裡的埔里吧。
▉在環潭公路上
單車繼續往日月潭騎,過水頭隧道後,右邊是清可見底的南港溪,左邊是緊壓得人喘不過氣的峭壁。這裡特別壯觀,也是我最愛的一段,若遇上有霧的天氣,這一小段路上的景致,不輸中橫或三峽。
這段路不長,不到一公里,出了峽谷,眼前豁然開朗,兩邊的山像是約好了,同時後退了,中間空出來的田野,有一脈和緩的溪水,有一片沿山生長的竹林。
這個小村子叫做「共和」。
有幾次在雨後經過此地,恰好看見彩虹,陽光照在青翠的竹林上,加上雲霧半掩村落,讓人想起桃花源。
特別有福氣的人,才能住在這裡吧。
這個村子不大,早年養蘭、養魚、種田,這幾年興起露營風潮,尋幽訪勝的背包客也愛來這裡。營地很多,臨山依水的,可見喜歡這片山水的不只我一個人。
▉日月潭
過了共和,準備要直上日月潭孔雀園,這一段路是大上坡,坡不長,踩踏出汗,下來牽段路,等到了孔雀園,日月潭就到了。
進入日月潭的環潭公路,往左往右都行,我喜歡往左,那是一段長長的下坡,方才爬坡的汗水在這裡任由清風帶走。
過了伊達邵,習慣先去小七買咖啡。但咖啡還不能喝的,小心翼翼帶著它,騎上幾公里外的玄奘寺,寺外有高台,高台上賞潭。
咖啡這時拿出來,那味道啊……
太陽出來了,晨光裡的日月潭……
天空藍藍的,潭水藍藍的,露珠藍藍的,連青蛙也懶懶的。
山還在睡,天空還在睡,遊客還在睡,連潭水也在打瞌睡。
一輛老遊覽車打破這樣的寧靜。車子轟轟隆隆,吵醒了山,叫醒了水,吵得露珠滴醒青蛙,青蛙嚇得跳進潭裡。青蛙跳水的姿劫太難看,破壞了潭面的藍天;「撲通」的水聲,喚醒了樹上的蟬。
「餓了,餓了!」樹上的蟬叫。
「好棒,好棒。」車裡的學生說。
車裡是可能小學的學生,只有可能小學才會為了一節課,特別跑到日月潭。
上面這段是我的書《可能小學的歷史任務》裡的開頭,我把場景搬到我最熟悉的日月潭。
如果你走進玄奘寺,細讀上頭的碑文,你會發現,原來這裡叫做玄奘寺,是因為寺裡珍藏了玄奘法師的頭頂舍利。
那是抗戰勝利後,中國取得勝利,曾在南京燒殺擄掠的日本人歸還搶自中國的法寶,其中就包含了玄奘法師的頭頂舍利。
最早最早,這些頭頂舍利歸還到了玄光寺。
寺不遠,再往下騎兩公里,那是一間小小安靜的寺院,我會在那裡休息一下。陽光初探,身心靈整個沉澱下來,看看寺旁簡介,真有這段歷史:抗戰勝利,日本人把玄奘法師頭頂舍利還來,初期放在玄光寺,但這裡太小,後來才建了玄奘寺……
法師離現在一千五百多年,他大概也沒想過,會在千年後,因為一場戰爭,把他的舍利送到了這個離長安幾千公里外的小島上吧。
坐在這裡,想想這些,好像千年的時空一下子就拉近了不少。
一般遊客不知道,只急著在玄光寺外拍照,我靜靜坐在老松下……
《可能小學的歷史任務》也有這段,頭頂舍利發威,把兩個可能小學的孩子送回唐朝,騎著駱駝逛了玉門關,那裡,是玄奘法師西天取經的中途站,出了玉門關,一路荒漠。
別說不可能,因為,可能小學是一所什麼事都可能發生的學校嘛。
▉潭在右手邊
單車離開玄光寺,到了後湖,遊客更少了。
這段路很安靜,多半時候都沒人的,這段路是要用心騎的。
因為沒什麼人,大多時候我在跟自己對話。
有時,我會仰頭,看光影在林間跳動,看幾隻松鼠躍過枝頭,潭在右手邊,只要維持這個方向,最後總是能回到原來出發的地方。
單車到了月潭,那是最後一段靜謐的景點了,月潭狹長,上午多半會看到些年輕的孩子在划輕艇,背景是慈恩塔、玄奘寺和玄光寺,兩寺一塔的守護,水社大山的看望,上午的時光,坐在潭邊是最大的享受。
有幸,住在離潭不遠的埔里,時常可以來這裡獨享一天,日月潭的腹地夠大,再長的連假,再多的遊客,多半時候,總能找到一片安靜的所在。
年輕時不懂,總愛跟著人往人多的地方擠,千里不覺遠的追去。
等年紀漸漸大了後,慢慢的發現,最美的山水,其實就在身邊的,我喜歡我住的地方,不管是埔里還是日月潭,所以他們不斷出現在我的作品中,相同的,你也應該從自己居住的地方,發現它四時不同的美,挖掘他內在深藏的故事。
爬起身,拍拍褲子上的草屑,剩下一小段路,只要我維持潭水在右手邊,騎上文武廟,溜過孔雀園,車往山下一路輕快,很快就回家了。
熱鬧的埔里,安靜的日月潭,這是我的日常,也是我創作的泉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