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9.05.22

很多時候,我們不過是一個很痛很痛的孩子

文/張純玲(寶瓶文化副總編輯)
在編輯詩人崔舜華的第一本散文集《神在》時,我腦海揮不去的是舜華那細微,卻讓編輯暖心的舉動,她總是會靜靜地捎來一些小禮物。小禮物不貴重,卻飽含著心意。而對編輯我來說,那像是抵抗這荒涼的我們所存在的社會裡的,一點甜,一點暖。

是的,這如此擁擠的社會,其實很荒涼。這看似富足的社會,其實很貧瘠。我們與他人的距離,則很遙遠,我們每個人都把自己站成一棵寂寞的樹,而彼此祕而不宣的心事,卻又像深不可測的海洋。

在這樣的前提下,只要是活著,傷害就彷彿無可避免。

《神在》的主軸談的是傷害。原生家庭裡父親言語上的暴虐,與母親的扞格;學校裡人際上的霸凌,而女孩間猶如小獸般的競爭欺凌;愛情裡不得不的轉身與背叛……那些像刀刻般的凌厲與疼痛,化為精準、獨特的文字,彷彿藉由崔舜華的雙手,一個字一個字遞上,而承接住每一個文字的我們,讀得時而心裡像破了一個大洞,冷風呼呼地吹,時而又像赤腳踩踏在冰層上,你只能膽顫地從牙縫發出嘶嘶嘶的聲音。

《神在》裡最令人揪心的〈神在〉一文,談的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崔舜華甚至在文章一開頭,就書寫:「我問過自己:如果世上有神,我對祂來說重要嗎?」那是多麼刻骨,卻又卑微的一聲吶喊,因為沒說出口的是,如果世上有神,為什麼神看不見我的受苦與疼痛?而如果世上真有神,是不是因為我不夠重要,是不是因為我不夠出色,所以祂看不到我的受苦與疼痛?……這些詰問,所直指的都是一個深受原生家庭所傷害,不斷自我懷疑、自己否定,甚至把自己縮小再縮小。

而我記得我所喜愛的《渺小一生》小說的作者柳原漢雅,她曾在訪談時說:「我們只跟世界征戰過一次,在童年的時候。其餘的人生都只是在不斷面對及處理那次征戰的結果。」(We survive the world once, as children, the rest is just coping.)因此從〈神在〉一文所延伸出去,就像是湖面上不斷擴散的大大小小的漣漪,而這些漣漪又像掙不開的繩索,緊緊綑縛著崔舜華的人生,無論是在情愛、人際或其他可見,或見不著的方方面面。

多數時刻,面對這些綑縛,崔舜華或者我們,都是很無能為力的。

於是,很多時候,我們不過是一個很痛很痛的孩子。很痛的孩子,需要一點甜,一點暖。這份甜與暖,你可以試著自己給自己,你也可以給他人,一如崔舜華的《神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