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9.06.01

何敬堯的妖怪奇幻世界

文/金網小編YT
在2017年何敬堯老師首度出版了非小說類的奇幻作品《妖怪臺灣》,當時榮獲2017年金石堂十大影響力好書,在2019年最新相關作品出版,小編還很期待是妖怪臺灣的續集 (捧著小粉絲的心.jpg)。

在閱讀《妖怪臺灣地圖》時發現內容雖然與前作《妖怪臺灣》有相當大的關係,但即使沒有看過前作還是可以輕鬆閱讀。何敬堯老師將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妖怪們透過實地走訪的方式,帶領著讀者一起對臺灣原生種的妖怪進行田野調查。

因為小編本身也是人文科系出身,所以對於田野調查過程相當心有戚戚焉,於是忍不住向何敬堯老師提問了幾個問題。

YT:「田野調查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很大挑戰,除了蒐集相關紀載書籍以外,您還親自到臺灣各地探查,不知道這當中是否有發生讓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嗎?」

何敬堯:「自從開始編纂《妖怪臺灣》,我就陸陸續續前往臺灣各地與妖怪、鬼怪、神怪相關的地點探查。最早應該是七年前到小琉球的烏鬼洞,據說以前曾經有『頜下生腮』、如同人魚的『烏鬼』居住在當地,如今已經成為知名的觀光景點。
雖然我對於各地的傳說景點很感興趣,但是因為工作因素,無法常常出外,而且囿限於旅費,所以只能慢慢規劃各地的考察行程,直至今年才有初步的成果,出版《妖怪臺灣地圖:環島搜妖探奇錄》這本書,介紹這幾年訪查各縣市妖異景點的所見所聞。
印象深刻的經驗有很多,舉例來說,我因為機緣認識在我家附近大學教書的一位陳老師,經由她的引薦,我得以認識她的父親。陳老師的父親有許多靈異經驗,從他口中,我聽到許多嘖嘖稱奇的鄉野怪談。其中有一個怪談,與當地的一條水圳有關。陳爸爸說,以前這條水圳發生許多溺死事件,他也救過一名差點溺死的女嬰,但也因此夢見疑似水圳水鬼來向他抱怨。聽聞此事,我非常驚訝,因為這條水圳離我家很近,我天天都會騎車經過,我從沒想過,此處原來曾有水鬼傳說。藉由這件事情,我發現妖鬼文化其實離我們很近,並不是要跑到深山或者遠方才能拜訪妖怪景點。也許在家園附近,就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神祕故事。探訪妖怪景點的第一步驟,我認為可以從『認識家鄉』作為最重要的開端。
因此,當我開始探訪計畫的時候,最初的目標便是希望能夠多多理解家鄉的傳說故事。例如,我住在臺中南屯,這裡有一個地區名為『犁頭店』,我外婆家位於此地,我從小時候就經常在這裡走踏,這裡有一座三百多年歷史的媽祖廟『萬和宮』,是我經常來拜拜的宮廟。每逢夏季,犁頭店的老街就會舉辦『穿木屐,躦鯪鯉』的民俗活動。根據地方傳說,犁頭店的地底下住著一隻金色的鯪鯉(穿山甲),這是一種象徵吉祥的神獸、幻獸,只要它在夏天翻身醒來,此地就會農作物豐收、村莊運勢變好,所以到了端午節就會舉辦木屐競走活動,希望用踩地聲音喚醒金鯪鯉,讓地底下的金色幻獸賜福人間。
本來我以為踩木屐的活動流傳很久,不過問了我母親之後,我才知道在數十年前並沒有踩木屐,只有賽跑活動。之後,我讀了民俗學者溫宗翰的論述,我才了解踩木屐的民俗活動是近代發明,這個儀式的最初原貌,很可能與數百年前平埔族賽跑型祖靈祭有關。
在研究犁頭店木屐競走活動的過程中,我慢慢理解民俗文化的面貌是多層次的。所謂妖怪、神異傳說,也具有很多面貌。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時空之下,傳說故事會產生許多變異。爬梳這些變異的軌跡,就能進一步了解地方文史歷史。因此,我認為妖異文化的考察,其實就是對鄉土民俗歷史演變的觀察。」

YT:「從何老師出版的個人作品中,發現大部分題目都是跟妖怪、奇幻有關,想請問老師大概從何時開始對『妖怪』感興趣呢?」

何敬堯:「我小時候住在臺中鄉下的三合院,傳統老屋是木造屋頂,非常老舊,晚上的時候常常發出奇異的怪聲:『喳喳喳~喳喳喳~』。大約四、五歲的我,一開始以為那是屋頂木柱搖晃的聲音。但我仔細聽了許久,又感覺不像。我問睡在一旁的母親,母親半睜著眼說:『喔……那是蛀蟲在吃木頭的聲音啦。』然後繼續翻身睡去。
我那時候感覺很驚奇,原來屋頂住著蛀蟲,而且它們吃東西的聲音這麼大聲。如果繼續吃下去,屋頂會不會垮掉呢?蛀蟲到底長什麼模樣?它們平常住在木柱裡面嗎?各種疑問,讓我產生無數的幻想。我想像老屋的屋頂結構中,有一個黑色漩渦般的異度空間,蛀蟲就住在裡面。蛀蟲的模樣,很像是白色的巨大毛毛蟲。每當蛀蟲肚子餓的時候,就會從黑色漩渦中爬出來,咬著木柱發出「喳喳喳」的怪音……
長大之後,上學讀書,我漸漸發現,原來那個聲音並非蛀蟲咀嚼的聲音,其實是壁虎的叫聲。我猜想,小時候詢問母親的時候,母親可能因疲累,隨口就給了我一個答案。但蛀蟲說法,卻給予我無限的想像空間。我也從那個時候瞭解到,這世界不只是表面上看到的那個模樣,也許在世界的縫隙中,存在著各種不可思議之事。我現在喜歡研究妖怪議題,也許最早就是在童年時光產生的這些幻想,讓我發現這世界其實存在各種神祕事物吧。」

(這讓小編想到兒時在夜深人靜時的房子裡出現彈珠聲,總會想像是有某個小孩蹲在樓上玩彈珠╰(〒皿〒)╯<--自己嚇自己)

YT:「如果可以像妖怪手錶一樣,身邊帶著一隻妖怪,老師會選擇臺灣原生種的哪一個妖怪呢?」

何敬堯:「如果可以與一隻妖怪結伴同行,我會選擇『木龍』。
木龍,是一種棲息於海船的小精靈,也是一種『船神』。以往水手傳說,只要海船將有厄運發生,木龍就會鳴叫。古早時代,往來中國與臺灣的交通工具是帆船,黑水溝是很凶險的海域,只要大風大浪一來,很容易翻船。因此,水手對於掌管生死的船隻衍生了許多神異傳說,木龍信仰就是其中一種傳說。
雖然古書說木龍『主凶』,但是反過來思考,木龍鳴叫其實具有提醒的功效,它能提醒人們要趕緊趨吉避凶,所以我認為木龍反而能夠幫助人類察覺危險。如果出門在外,能與木龍同行,相信一定會一路上平安無事,萬事順利。」

(小編倒是希望可以有一隻白馬,白馬進來、小編發大財?(??▽?)? <--俗人代表)

YT:「這一題是要為粉絲爭取一些福利,除了妖怪這個主題以外,老師有考慮其他方向的作為創作的主題嗎?」

何敬堯:「妖怪是一個很有趣的創作主題,如果用更廣的範圍來觀看,妖怪包含在奇幻文學之中。我除了對妖怪感興趣,我也對奇幻文化中的各種類型深感興趣,例如異世界、轉生……等等。不過,我除了關注奇幻類型的題材,我也對懸疑、推理、歷史類型的創作很喜愛,希望之後能持續往這方向發展。」

(相當期待老師會出一本歷史懸疑小說呢?*??(ˊ?ˋ*)??*?)

最後請何敬堯老師推薦5本臺灣作家的作品,就讓我們看看老師的推薦書單。
《八代灣的神話》作者:夏曼‧藍波安。聯經出版。
這本書記錄了許多蘭嶼古老神話,帶領讀者遨遊於達悟族神祕奇妙的傳說故事之中。作者說:「父親的神話、童話故事成了我現今生活思路的泉源。」
作者繼承原鄉文化的精神十分讓人感動,這本書帶給我很大的啟發,我也因此開始追尋屬於自己故鄉的文化。

《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作者:林美容、李家愷。五南出版。 雖然魔神仔虛無縹緲,很難見到,但是本書作者們從歷史文獻、田野調查……等等資料,一步一步建構魔神仔的學術實體。
魔神仔傳說並非只是怪力亂神,反而與鄉土民俗文化有著密切關係。在臺灣妖怪學問領域中,本書具有承先啟後的重要地位。

《台灣鬼仔古》作者:林美容。月熊出版。
林美容老師研究魔神仔故事的時候,在田野訪查的過程中,經常聽到各種鄉野鬼故事,本書便是集結臺灣各地流傳的鬼故事,以民俗觀點解析臺灣鬼怪信仰。
雖然鬼故事乍聽之下很恐怖,但鬼神文化卻反映了臺灣人如何面對生死議題的態度。

《大士爺厚火氣》作者:鄭順聰。前衛出版。
作者以臺灣民俗文化中的神鬼傳奇作為創作主軸,描述神明界發生危機,鬼王暴走,於是虎爺找到一名小孩來協助,期望能夠解決危難。
這本小說以臺語文撰寫,搭配華文翻譯,也連結臺語朗讀QRcode,是近年來臺語文學創作中難得一見的奇幻冒險小說。

《臺南青少年文學讀本:民間故事》作者:林培雅主編。蔚藍出版。
林老師長期從事臺灣民間文學採集、編寫工作,研究臺灣民俗、民間信仰文化。
本書收錄了臺南各地流傳多年的地方傳說、民間故事,搭配淺顯易懂的通俗語句,向讀者介紹在地民俗信仰、風俗習慣、史地文化,是認識臺南傳說故事、神鬼奇譚的入門書籍。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