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9.09.02
帶著小林村故事前進的蔡松諭
文/徐詩淵(四塊玉文創—主編)

一個描寫故鄉可以如此溫柔,但是當帶著村民抗爭時,卻會如此激進,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蔡松諭幾乎是把所有小林村的故事都帶在身上,甫見面他便打開電腦,每點開一張照片,都能侃侃而談。他說著,那排連棟透天厝,就是我家經營的小林商店;後面的土角厝住著外省的二齒伯,最愛李艷秋了;村子的另一頭則是平埔族人報寅的家,他從小學起就是我的好兄弟;還有這個爬坡處,大家的信仰中心北極殿就在這裡,對面就是不論平日或過節都熱熱鬧鬧的康樂台……但是這些都已經不存在了。
剎那間明白了他為何需要那麼激烈地抗爭。因為這不只是他的家、還是一份記憶、一份文化傳承。如果有機會,當然要重新找回、重新建立,因為即使深藏在記憶中,還是有可能會被淡忘,這是一個不能被遺忘的美好村落。
原來,他是個說書人。
從備受寵愛的么子到全村的領導者
其次,家中經營著村內唯一商店—小林商店。與其說是全村的生活重心,蔡松諭更想說的是:「是整個小林村把我養大的。」也因此,他堅信自己必須挺身而出,為大家爭取、為大家喉舌。所以當災害發生後,來自故鄉電話彼端的一句:「村子需要你,你能回來嗎?」他立刻拋下剛成立的事業,暫時把自己的悲傷封存,動身南下。
過去那個備受寵愛的么子,現在成了當大家哭泣時,必須忍住眼淚的領導者;過去那個在村子裡幫忙廣播的小孩,現在拿起大聲公大聲怒吼著。在頭七法會現場的激昂、重建會議的炮聲隆隆、甚至帶著村民在鏡頭前下跪、北上陳情抗議等等,各種激烈的手段對蔡松諭來說,都出自對小林村的愛,是那份愛讓他可以不顧一切往前。但是他更希望,大家可以看見小林村的美好,如此一來,就能明白為何小林人會這麼悲痛、這麼的激烈。
現在,每個小林人都有了安居的所在,國賠也獲得了勝訴,在莫拉克風災十週年的現在,一切都有了好的結果。但蔡松諭依舊心繫最初的那個小林村,他甚至說:「如果可以重來,我會希望只有一個小林村,真的,一個就好了。」
看來,他還是個念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