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企劃
2019.09.09
浪擊而不沉,人生亦若是。
文/時報出版 思潮線副主編 黃煜智

原田舞葉同樣以浪擊而不沉作為這本小說的書名,而故事發生地就是這座古老而迷人的城市,而主人翁便是鼎鼎大名的畫家文森.梵谷。故事中1886年的巴黎已是一個人文薈萃、東西交流頻繁的一個城市,各類的藝術隨著商業的發展有著空前的進步。富有的中產階級開始想要更新潮迷人的藝術創作以炫耀自己、妝點自己的生活,舊有傳統的宮廷畫派已經慢慢地從這座新穎的城市逐漸淡出失去往昔魅力,而此時的印象派畫作正要開始崛起。梵谷一個來自荷蘭默默無名的畫家,正要開始從事他的繪畫生涯。
此書不同於原田舞葉前作《黑幕下的格爾尼卡》中所介紹的畢卡索,在生前就頗負盛名,生活算是富足無虞。梵谷的一生跌宕孤寂,總在以為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角落,卻又不斷的遭遇重重打擊,只能再次轉換另外一種模式,追尋自我。
在《浪擊而不沉》中可以看到梵谷兄弟在現實的艱難考驗下相互扶持,但又難以理解彼此的矛盾情感,隨著一幅一幅名作重現讀者眼前,彷彿我們就跟著梵谷一同經歷那些心理的磨難與創作當時的境況,閱讀這本小說的同時不妨對照著一同觀看這些畫作,會有非常驚豔的收穫。
同時深深影響印象派的日本藝術─浮世繪。在故事中也由兩位熱情的日本人林忠正與加納重吉懷著滿腔的熱血引進了巴黎,讓原本一支獨秀的宮廷畫派遭受到印象派與浮世繪的雙重打擊,激烈的商業競爭與文化衝擊下,雖不見血,但也可想像那是多麼巨大的撞擊,在故事中也有非常細膩的描寫。然而梵谷在這樣的衝擊下,不但要面對自己的創作尚不見於世,找不到屬於自己的專屬之地,只能伸手仰賴弟弟的經濟援助,亦沒有能夠一同支持的創作夥伴,脆弱的心靈開始產生變化,慢慢地露出疲憊與孤寂,最終邁入生命的尾聲,卻也留下許多傳世令人驚豔讚嘆的作品。
《浪擊而不沉》的封面經過正式的授權,使用了現今收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梵谷於1889年創作的〈星夜〉,這幅〈星夜〉不只是梵谷的傑作,更是後世心理分析學者非常喜歡拿來解析心理狀態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浪擊而不沉》榮獲2018年本屋大賞的第四名,短短的三個月內便再刷了三次,在藝術小說的領域算是非常優秀的成績。喜歡梵谷、想理解梵谷作品的讀者,也可以藉由閱讀這本小說感受到更多美術作品的觸及人心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