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企劃
2019.10.14
美麗又微醺地打造自己的「家酒場」
文/有鹿文化主編 施彥如

擁有了自己的廚房後,我開始意識到吃食於我是多麼重要,我猜一部分的原因是所居之處周遭儘管吃飯方便,但都是些僅以糊口為目標的小吃店,衛生環境不說,調味和食材的運用都難以下嚥,一整條街的麵攤我光路過聞到氣味,就難以吸引我入內(至今三年我一間都沒吃過);另一部分是因為下班後,回到住屋附近已然八九點,很多吃時店家都已熄火打烊,身體又累又餓,我還是去買了簡便的食材,開火烹煮,起碼自煮是新鮮且乾淨的,並且漸漸發現,在機械化的洗、切、炒的動作下,竟有療癒的功能,完食後站在流理台洗淨與收納恢復如新,也能撫平一天的毛躁。
我變得愈來愈喜愛下廚這件事情,週遭也有許多朋友熱衷廚房之事,互相推坑。上傳統市場採買,看料理影片、書籍,選購的絕美器皿、鍋具比衣服鞋子包包還要多??逐漸逐漸,我從婚前一個不會做菜的女生,變成一個願意花很多時間泡在廚房裡的人。
而就是在這個階段,經朋友推薦追蹤了一個臉書粉絲頁「比家的日式餐桌(西式的也有啦)」,滑了幾則貼文,照片美,菜美,器皿美,立刻被圈粉,成為默默按讚、研究他的料理手法的粉絲。版主自稱比才(沒錯,和音樂家同名),鮮少露臉,但他所張貼的美好生活,優雅且美麗細緻的菜色所吸引,比才真是個懂喝懂吃的生活家,他的餐桌是我所嚮往的境地。
更重要的是,他也喜好在平日餐飲間小酌一杯。
不因為特別節日,不因為心情起伏,不為什麼而喝一杯,並且為了平衡酒的滋味,也讓適合的好酒引出料理的層次,他會願意捲起袖子做各式小份下酒料理,多花點時間,但所建構的餐桌風景截然不同;這次比才的日常,也正是《家.酒場》想分享給更多人理解的核心:「為什麼要寫一本下酒菜的呢?因為我希望更多人能享受喝酒這件事」。
去年夏天透過有鹿文化總編輯煜幃牽線,和比才見上一面,彼此相談甚歡,開啟了長達一年的寫作、實作與拍攝的編輯工作,期間我們多達六次的實景拍攝,一次拍十餘道料理,如今終於要接近完成,讓十二種下酒情境,比才多年反覆精選琢磨的六十七道下酒料理,端到讀者們眼前,並且搭配著比才自各國帶回、蒐集的美麗餐盤、碟皿,以及合宜的選酒——不用再欣羨比家的日式(或西式)餐桌,你也可以打造自己的「家酒場」。
如果你熱愛廚房裡的一切,樂意動手做料理,也很把小酌當作生活裡美好與放鬆的一環,那麼,我敢打保證,比才的書你一定會喜歡,也會深感佩服——那麼節制又熱情,那麼全心投入又優雅,把一件事情做得完美不容易,而把一件事情做得美,那又是另外一種層次了,比才第一本料理食譜書,分享並為你挖掘生活裡的美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