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9.10.21
躲了十多年的瑜伽課因一本書破功
文/時報文資深主編 謝鑫佑
到現在,我依舊對那堂瑜伽課後,丁寧向她學生這樣介紹我印象深刻:「這位是我新書的編輯。」與丁寧20年老朋友,卻用編輯身分介紹,換來她學生大大的驚訝:「現在編輯都這麼認真啊!」想必她注意到我剛剛課堂上從頭到尾發抖的兩條腿。
今年我42歲,這是我人生第一堂瑜珈課。
丁寧自2005年接觸瑜伽後,總三不五時邀我試試瑜伽。對當時的我而言,瑜伽是一種必須把腳放到頭上怪裡怪氣的靈修活動,每每想到健身俱樂部玻璃櫥窗裡那群在瑜伽墊上扭折身體的人們,我便以各種理由婉拒丁寧,那些年,甚至連她約碰面吃飯,我都像在躲保險業務。
繼五月天石頭後,丁寧是我很想幫忙做書的藝人朋友,他們的文字都有種特殊魅力,與身邊其他藝人很不一樣。體育背景的她,過去出過的3本書都與健康運動有關,在我向她提及出書時,她興沖沖告訴我有一本她寫好了,隨時能出版,書名是《六分鐘大嬸變女神》。
我望著書名恍惚許久才回神,翻看內容,深深覺得有些東西在文字堆裡閃閃發亮,不應只是變身術或易容術教學(坊間好多)。幾次長達數小時的對話後,我發現丁寧心中那些溫暖耀眼,卻又堅強勇敢的事物,已經成熟到足以編譜成一個系統與脈絡,毅然決然請她大篇幅重寫,捨棄原先稿內以瘦身為目的大量教學,以及心靈空談,踏踏實實描述這些年她遇到瑜伽後的轉變。
會想透過瑜伽徹底改變自己,背後肯定有難以忍受的原因,那是什麼?如何遇到轉變契機?遇到了,又是什麼關鍵讓丁寧下定決心執行?這對我來說太重要,因為我知道,市場上太多和稀泥式的書籍,尤其心靈勵志類,能多飄緲就多飄緲,讀者早就受夠了囫圇吞棗。
很多人說,藝人就是異於常人,幾周後,丁寧告訴我她寫好了,從被我刪剩一、兩萬字的原稿中,昇華出全新文稿,共十二萬字。換言之,她在短短幾周內完成了近十萬字的全新書稿。
這份書稿,也就是這本書,第一次讀時讓我熱淚盈眶,激動不已。相識20年,看過她人生最失意的時候,也在去年見證她勇奪金馬獎,卻是第一次看見她如此不堪的童年,以及後來出社會後的種種磨難,雖說或許不少人的生命歷程也是如此,但令我動容的是,丁寧不僅勇敢面對,努力尋找拯救(或說改變)自己的方法,如今更開誠布公地將這些讓人不忍直視的生命傷痕一一展示。
丁寧的這些傷口在一次又一次的校稿過程中,反射著我自己的人生傷痕,好幾次問自己,那些惶惶無措歲月裡各種關係間的彼此傷害,是否也能像她一樣幸運,遇到幫助自己改變的心理諮商師或瑜伽老師?即便遇到了,自己是否能像他一樣勇敢,坦然面對討厭的自己,下定決心改變?
直到有一次校稿,這句話突然深深印入腦中,「療癒,就是用現在的你的能量,來療癒幫助過去的你」,雖然之前讀過無數次,但都並未有太大印象,是直到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手中這本書正是安妮,那個改變丁寧人生的瑜伽老師、心理諮商師。丁寧曾說,由於安妮的療癒課程很有幫助,每次她回台灣,總是許多人擠破頭搶名額。如今我赫然發現,原來安妮可以不必是一個人、一堂課,而可以是一個傳承、一本書;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改變自己,成為自己。
那個周一下午,我給丁寧傳了訊息:「今晚我要去上你的瑜伽課。」
今年我42歲,這是我人生第一堂瑜珈課。
丁寧自2005年接觸瑜伽後,總三不五時邀我試試瑜伽。對當時的我而言,瑜伽是一種必須把腳放到頭上怪裡怪氣的靈修活動,每每想到健身俱樂部玻璃櫥窗裡那群在瑜伽墊上扭折身體的人們,我便以各種理由婉拒丁寧,那些年,甚至連她約碰面吃飯,我都像在躲保險業務。
繼五月天石頭後,丁寧是我很想幫忙做書的藝人朋友,他們的文字都有種特殊魅力,與身邊其他藝人很不一樣。體育背景的她,過去出過的3本書都與健康運動有關,在我向她提及出書時,她興沖沖告訴我有一本她寫好了,隨時能出版,書名是《六分鐘大嬸變女神》。
我望著書名恍惚許久才回神,翻看內容,深深覺得有些東西在文字堆裡閃閃發亮,不應只是變身術或易容術教學(坊間好多)。幾次長達數小時的對話後,我發現丁寧心中那些溫暖耀眼,卻又堅強勇敢的事物,已經成熟到足以編譜成一個系統與脈絡,毅然決然請她大篇幅重寫,捨棄原先稿內以瘦身為目的大量教學,以及心靈空談,踏踏實實描述這些年她遇到瑜伽後的轉變。
會想透過瑜伽徹底改變自己,背後肯定有難以忍受的原因,那是什麼?如何遇到轉變契機?遇到了,又是什麼關鍵讓丁寧下定決心執行?這對我來說太重要,因為我知道,市場上太多和稀泥式的書籍,尤其心靈勵志類,能多飄緲就多飄緲,讀者早就受夠了囫圇吞棗。
很多人說,藝人就是異於常人,幾周後,丁寧告訴我她寫好了,從被我刪剩一、兩萬字的原稿中,昇華出全新文稿,共十二萬字。換言之,她在短短幾周內完成了近十萬字的全新書稿。
這份書稿,也就是這本書,第一次讀時讓我熱淚盈眶,激動不已。相識20年,看過她人生最失意的時候,也在去年見證她勇奪金馬獎,卻是第一次看見她如此不堪的童年,以及後來出社會後的種種磨難,雖說或許不少人的生命歷程也是如此,但令我動容的是,丁寧不僅勇敢面對,努力尋找拯救(或說改變)自己的方法,如今更開誠布公地將這些讓人不忍直視的生命傷痕一一展示。
丁寧的這些傷口在一次又一次的校稿過程中,反射著我自己的人生傷痕,好幾次問自己,那些惶惶無措歲月裡各種關係間的彼此傷害,是否也能像她一樣幸運,遇到幫助自己改變的心理諮商師或瑜伽老師?即便遇到了,自己是否能像他一樣勇敢,坦然面對討厭的自己,下定決心改變?
直到有一次校稿,這句話突然深深印入腦中,「療癒,就是用現在的你的能量,來療癒幫助過去的你」,雖然之前讀過無數次,但都並未有太大印象,是直到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手中這本書正是安妮,那個改變丁寧人生的瑜伽老師、心理諮商師。丁寧曾說,由於安妮的療癒課程很有幫助,每次她回台灣,總是許多人擠破頭搶名額。如今我赫然發現,原來安妮可以不必是一個人、一堂課,而可以是一個傳承、一本書;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改變自己,成為自己。
那個周一下午,我給丁寧傳了訊息:「今晚我要去上你的瑜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