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20.01.06

他說:「我知道這些孩子與父母是少數一群人,但我不能不為他們寫……」

文/張純玲(寶瓶文化副總編輯)
從2012年至今,王意中臨床心理師共書寫了15本與孩子教養有關的書籍,其中,有幾本更是較少人碰觸或關注的特殊領域,包括過動症、自閉症、選擇性緘默症以及情緒行為障礙。

為什麼他能在寂靜、孤單,幾乎沒有鎂光燈與掌聲的領域,默默地引領孩子與家長緩緩地往前走?意中心理師說:「我知道這些書的讀者是小眾,但他們每一個都是真實存在,且深陷在其中受苦的孩子,我不能不為他們寫。」

除了透過寫書,演講更是意中心理師覺得與大眾溝通最直接、最好的機會。那一雙雙台下以熱切的眼神,渴求著答案的父母或老師們,意中心理師對他們來說,就是教養路途上,一根足以讓他們信任與攀附的浮木。

一年有365天,而讓一般人所難以想像的,意中心理師每一年的演講場次都高達200多場(今年是244場)。這是全年無休了吧?對於體力,也是一個龐大的考驗。可佩的是,這不是一年、兩年,是好幾年,都如此持續。意中心理師很純粹、很執著,他總讓我覺得他是這麼想的:如果這些父母或老師無法來到他的心理治療所,那麼,他就想盡辦法前往,去靠近每一個父母或老師,去承接住他們對於教養孩子的種種不安、困惑與恐懼,去讓他們理解自己並不孤單,去讓他們安心會有自己的一路陪伴。

於是,即使演講邀約地點再偏僻、交通再不便,他也欣然前往,甚至還曾有路上的野狗追逐他,咬他的意外發生,這段他分享在臉書上的經歷,看似輕鬆,但也讓人為他捏把冷汗。

意中心理師的第15本著作,也是最新的這一本《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是他很早以前就很想書寫的。他在書中提及在高醫就讀研究所時,有一次上台報告,台下是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總醫師、實習醫師,再加上相關護理人員,以及研究生等。但他講到一半,腦筋卻突然一片空白。

他像得了失語症,之前所有的努力準備,全數都逃離了他。萬般難堪的他舉起手,對著主治醫師說:「我能不能下個禮拜再繼續報告?」但他不但被狠狠拒絕,還被要求繼續講完。

他不記得自己如何講完那一場報告,卻記得一回到研究室,他馬上把所有書面資料撕成碎片,撒向天花板。

即使已經過了二十幾年,他依然沒辦法忘記那一刻的羞愧。

如果他只是一次無法開口順利說話,都讓他如此難受,那麼,想說話卻始終無法開口的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們,又該是有多麼痛苦。

意中心理師始終是抱持著這樣的心情,在面對向他求助的父母與孩子。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