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20.03.16

郭葉珍,讓我不只想要這樣的媽媽,更想成為這樣的媽媽!

文/ANAI
據說,多數人初聞郭葉珍老師的大名,都是因為一篇討論「勒住舌頭」的網路文章,而開始瞭解到「哇~原來與孩子間的相處,需要做到這件事」。

但編編我對郭葉老師的印象,卻是始於一句無意瞄過的評論:「要把10歲以後的孩子當人看,那就要看郭葉珍老師的文章。」

這句話,對於我這樣整日要和兩個學齡孩童纏鬥,催起床、催吃飯、催寫作業、催洗澡、催睡覺,只想有更多個人時間的媽媽來說,猶如在黑夜中點了一盞希望之燈。

「所以,現在這兩隻煩人精會有變成『人』的一天?」瞬間,我的嘴角揚起一條弧線,不自覺地移動滑鼠連結到「郭葉珍粉絲專頁」、按下讚,開始享受老師文字的洗滌。

老師是個文字量產型的人,讀者們每天都會有新文章可以拜讀,正如她自己說的,這些句子好像是大腦要她寫的,拚命地拚命地倒出來。儘管文章內容都是和家人、朋友同事或學生間的生活小事,但其中都貫穿著老師特有的無為思想。

編編最喜歡看她寫與孩子的事,看著這些文字,總是會不禁想像起她與一雙成年兒女的相處。媽媽不見得是一直高高在上,用大翅膀保護家人,而是與孩子站在同個高度,相互幫助,一起面對人生的各種階段。

老師和女兒的對話,總讓我有種一休小和尚碰上老師傅的感覺。但這個小一休一定是女兒嗎?不見得喔,在我看來,郭葉老師更有天馬行空的思維邏輯、女兒反而像老師傅般的接招回答呢。

至於,老師看待兒子交女友的心態,那更是我想學習的。雖然嘴上老是叨念著臭男生的缺點,但哪天這個前世情人的心思轉到「另一個女人」身上,我大概也是無法輕鬆釋懷。不過,老師說吃醋OK、媽媽有情緒OK,只要停一下、換個角度想──兒子只是做在他這階段該做的事,身為家長真正該做的,只有隨著孩子的腳步成長就好。

真的耶~我超想把這樣的心態,分享給身邊所有婆婆媽媽長輩們,妳們顧好自己好嗎?至少,我決定要以老師為目標,來陪伴孩子的成長。

很榮幸,老師願意把她的第一本書交給三采出版。更開心,我自己在編輯過程中學到許多。我完全可以想像為何學生們會與老師拍下粉絲團上,那張大家圍繞著老師的大頭照──因為老師總是像媽媽一樣暖暖地看著我們,讓我們忍不住靠上前去。我想有這樣的媽媽、更希望自己可以成為這樣的媽媽!

PS.老師再三強調她不是聖人,沒有厲害到可以什麼都輕鬆以對,每件事情發生時,她也會有最一般不過的情緒反應,但一切僅限於在腦袋裡、不隨意地衝口而出。至於要怎樣才不會整個人心思一直放在孩子身上呢?老話一句,收回來,媽媽要自己找樂子、顧好自己最重要。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