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0.03.23
就算對象是《聖經》,也能懂得很有效率
文/究竟出版社副主編 林雅萩
不得不說,身為出版從業人員,《聖經》這部史上最暢銷(而且可想而知還會一直暢銷下去)的書籍,真心讓我既嫉妒又羨慕(笑),竟然可以無視景氣、無視戰爭,千百年來以各種不同的語言在世界上廣為流傳──從目前已知的資料顯示,《聖經》已譯成近七百種不同語言(若只計算《新約聖經》,則超過一千五百種);在臺灣,除了一般的中文、臺語、客語外,也已有七種原住民族語版《聖經》,而於二○一七年出版的魯凱語版,更是費時三十年的浩大工程。
關於亞當、夏娃、蛇、蘋果、伊甸園、大洪水、十誡、所羅門王的智慧、摩西分紅海……這些故事、意象及其所成的隱喻,你我大多耳熟能詳,它們在文學、繪畫、音樂、影視作品、動漫創作等各領域中也從未缺席,且不分東西方皆受到歡迎。儘管如此,大部分的人對《聖經》的來龍去脈、成書過程、新舊約之間的關連、這些《聖經》故事的完整面貌及其背後涵義……等等,仍然所知甚少。
對基督徒而言,《聖經》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日復一日地讀經、查經、研究和實踐,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讓自己「活出基督的樣貌」;而對於非基督徒來說,了解《聖經》,就等於了解全球近三分之一人口的信仰核心,也能了解推動西方歷史的主要動力,以至於中東某些國家之間的愛恨情仇。
當然,《聖經》這麼容易取得──很多人都曾在飯店的床頭櫃抽屜裡看過附有〈詩篇〉和〈箴言〉的《新約聖經》──直接拿起來讀或許是最快的方式,但如果有本書可以當成《聖經》的「導航」,效率不但更好,所獲得的概念也會更清晰。
《聖經視覺解析百科》就是在這個理念下所創作的作品,而它也是目前為止我所讀過最好「看」的《聖經》工具書。
《聖經視覺解析百科》不是單純的「圖解」,也不只是為這些故事配上插圖,更不是什麼「聖經好讀版」,而是以設計過的圖像來說明、整理、闡述關於《聖經》中的許多概念。它的的確確是項好用的工具無誤,而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我們不至於一開始就被數量龐大的人名、地名及事件搞得暈頭轉向,卻連它真正的主旨都抓不到。就像前往一座陌生城市旅遊前,你會先讀導覽資料、看看地圖、大致了解這裡有哪些不可錯過的景點,再動身前往,好減少迷路與錯過的可能;至少當親朋好友問你「○○有哪些景點」「你有沒有去○○」時,除了「蛤?」還可以回答點什麼別的。
全書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骨架」,也就是關於《聖經》最基本的問題:它的組成、成書年代、文本可靠性……等。第二部分與「使用」有關。前面提到,對基督徒而言,「查經」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換個親切一點的說法,或可說是「文本研究」,只是這個「文本」並不疏離,而是深入骨血的信念與生活準則。第三部分則論及整部《聖經》的思想核心,以及新舊約之間的關聯。
不論翻開哪一頁,讀者都會驚嘆於書中圖表所擁有的設計性與資訊量。這不只是單純的文字與數據整理,而是將原本龐雜的訊息分析、消化、融會貫通後,重新整理、去蕪存菁,再以豐富的色彩、具設計性且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現在讀者面前。若你是慕道者或新手基督徒,本書對於掌握《聖經》的架構及核心概念大有幫助;若你是資深基督徒,不論是主日學授課、講解特定神學觀念,甚至是為孩子說故事,本書都是最好的幫手。而就算你只是想學習如何將資訊圖像化,想找些範本觀摩,本書仍提供了大量且品質絕佳的範例。
透過《聖經視覺解析百科》書中一百多幅色彩豐富、設計新穎,且資訊量超多的圖表,讀者得以用更親切好理解的方式,了解《聖經》這部不論在市占率、重要性、受歡迎程度及影響力都數一數二的書籍,進而讓《聖經》為你的生活帶來更大的益處。
關於亞當、夏娃、蛇、蘋果、伊甸園、大洪水、十誡、所羅門王的智慧、摩西分紅海……這些故事、意象及其所成的隱喻,你我大多耳熟能詳,它們在文學、繪畫、音樂、影視作品、動漫創作等各領域中也從未缺席,且不分東西方皆受到歡迎。儘管如此,大部分的人對《聖經》的來龍去脈、成書過程、新舊約之間的關連、這些《聖經》故事的完整面貌及其背後涵義……等等,仍然所知甚少。
對基督徒而言,《聖經》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日復一日地讀經、查經、研究和實踐,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讓自己「活出基督的樣貌」;而對於非基督徒來說,了解《聖經》,就等於了解全球近三分之一人口的信仰核心,也能了解推動西方歷史的主要動力,以至於中東某些國家之間的愛恨情仇。
當然,《聖經》這麼容易取得──很多人都曾在飯店的床頭櫃抽屜裡看過附有〈詩篇〉和〈箴言〉的《新約聖經》──直接拿起來讀或許是最快的方式,但如果有本書可以當成《聖經》的「導航」,效率不但更好,所獲得的概念也會更清晰。
《聖經視覺解析百科》就是在這個理念下所創作的作品,而它也是目前為止我所讀過最好「看」的《聖經》工具書。
《聖經視覺解析百科》不是單純的「圖解」,也不只是為這些故事配上插圖,更不是什麼「聖經好讀版」,而是以設計過的圖像來說明、整理、闡述關於《聖經》中的許多概念。它的的確確是項好用的工具無誤,而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我們不至於一開始就被數量龐大的人名、地名及事件搞得暈頭轉向,卻連它真正的主旨都抓不到。就像前往一座陌生城市旅遊前,你會先讀導覽資料、看看地圖、大致了解這裡有哪些不可錯過的景點,再動身前往,好減少迷路與錯過的可能;至少當親朋好友問你「○○有哪些景點」「你有沒有去○○」時,除了「蛤?」還可以回答點什麼別的。
全書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骨架」,也就是關於《聖經》最基本的問題:它的組成、成書年代、文本可靠性……等。第二部分與「使用」有關。前面提到,對基督徒而言,「查經」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換個親切一點的說法,或可說是「文本研究」,只是這個「文本」並不疏離,而是深入骨血的信念與生活準則。第三部分則論及整部《聖經》的思想核心,以及新舊約之間的關聯。
不論翻開哪一頁,讀者都會驚嘆於書中圖表所擁有的設計性與資訊量。這不只是單純的文字與數據整理,而是將原本龐雜的訊息分析、消化、融會貫通後,重新整理、去蕪存菁,再以豐富的色彩、具設計性且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現在讀者面前。若你是慕道者或新手基督徒,本書對於掌握《聖經》的架構及核心概念大有幫助;若你是資深基督徒,不論是主日學授課、講解特定神學觀念,甚至是為孩子說故事,本書都是最好的幫手。而就算你只是想學習如何將資訊圖像化,想找些範本觀摩,本書仍提供了大量且品質絕佳的範例。
透過《聖經視覺解析百科》書中一百多幅色彩豐富、設計新穎,且資訊量超多的圖表,讀者得以用更親切好理解的方式,了解《聖經》這部不論在市占率、重要性、受歡迎程度及影響力都數一數二的書籍,進而讓《聖經》為你的生活帶來更大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