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0.07.27
殘骸裡仍有微光,一切終究會事過境遷
文/麥田出版編輯 李培瑜

父親在中晚年外遇,不僅傷害了向田邦子的母親,維繫家庭經濟的責任也因此落到她身上。而一九八一年的空難帶走了向田邦子,世人才透過她與已婚男子N的往返情書,知曉她自己也有過一段祕密戀情;對讀者來說,這多多少少也呼應了她一直以來對外遇男女心事的透徹描寫。《宛如蛇蠍》原為電視劇,發表於向田邦子生前最後一年,可說融合了她一生對親情與不倫的透徹觀察。
反覆書寫的主題:家庭與外遇
奈波爾說過,作家往往需要用一生來處理自身的原始經驗。
外遇事件所牽涉的不只是當事人,對成長於昭和時代的向田邦子來說更是如此。我們可以通過她的散文與小說管窺彼時日本家庭生活的面貌,權威暴躁的父親、溫婉(有時忍氣吞聲)的母親、倔強的女兒,也許再加上疼惜兒孫的祖母,那是規模小巧但在倫理結構上十分嚴謹的家庭關係,牽一髮而動全身。
於是,向田邦子寫外遇,在刺激感與男男女女內心掙扎之外,更寫外遇事件在家庭中所引起的效應,在義正嚴辭地說「這是不對的」同時,又折射出每個人身上的傷痕與秘密。如連俞涵在《宛如蛇蠍》推薦序中所述:「從一顆小石子投進水中的小漣漪,震盪出愈來愈大的漩渦,把身邊的人,都捲了進去。」
宛如蛇蠍的男人們
堪稱姊妹作的《宛如阿修羅》裡面,也有一個外遇的父親,這部作品談的更多是女性如何在各種關係中看似委屈求全,其實不乏算計。在《宛如蛇蠍》中,向田邦子依然細工筆刻畫女性間細膩複雜的競爭與相知,但這次更多把焦點放在外遇父親的身上:一個明明受到年輕女子誘惑,又滿頭大汗、努力自圓其說的父親。他到底有什麼立場去阻止女兒外遇呢?讀者們忍不住吐槽,但問題的答案也極其簡單:父親再怎麼因婚外情暈頭轉向,最掛念的,仍是女兒的幸福。
私欲使人顯得可惡又可笑,毫無疑問,向田邦子的小說是冷調的,與角色保持著距離,不若散文那樣質樸與敦厚,但也許正是如此,作家得以保持理性,精準地指出那在尖銳爭吵中乍現的柔軟──殘骸裡仍有微光,一切終究會事過境遷,得到寬恕與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