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出版前哨
2020.08.24
中國的全球布局行動,同步直播中
文/大是文化責任編輯 郭亮均
當新聞不間斷的播報中美貿易戰、華為爭議及中印衝突等續集,總被我們當作是茶餘飯後的話題,或是認為這些事情都跟自己毫無關係。孰不知,中國正靜悄悄的向世界各地擴展版圖,試著將勢力伸入各國的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甚至是你我的生活圈當中。
近年來,媒體業與網際網路的興盛發展,讓我們不需要砸大錢、出遠門,只要在家便能輕鬆接收國外的即時訊息,成為許多人知識來源的依賴管道。然而,藉由其他媒介的視角看世界,在無法「眼見為憑」的情況下,再加上各個媒介有各自的立場,閱聽人很容易忽略理性的思考,導致獲得不客觀的資訊。
舉例來說,雖然中國時常被貼上「難相處」的標籤,讓多數人聽聞該國,就會產生負面的刻板印象,但其實也有國家是相當樂見與中國合作。像是以色列計畫興建的捷運,就敞開大門歡迎中資進駐,甚至有以色列官員說:「對我們來說,中國很適合,價格也很有競爭力。」一改中國強勢的性格在外交上會四處碰壁的印象。
另一方面,一提到中國,總是聚焦在兩岸政治的媒體,也使我們輕忽中國科技進步的速度。人們從古時候的以物易物、現金交易、信用卡消費,一直到手機支付的普及,以為這就是付款的最高境界,結果,中國製造商上海商米科技卻設計出具備人臉辨識的收銀機,只要透過臉部掃描就能取代密碼,並順利完成購物或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再者,即使國際對於中國製造的商品尚未全然放心,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雲創辦的淘寶網與支付寶,卻也顛覆人們的消費習慣,出門不再是採買物品的必要條件。此外,電子商務的盛行,也增加許多工作機會,讓職涯有多元的選擇,甚至改變以往的工作模式,讓「在家也能上班」,變成再平凡不過的事。
令人又愛又恨的中國,究竟還在全球進行哪些祕密計畫?這些行為將如何影響大眾平凡的日常?又會在各個領域碰撞出哪些新的火花?這次,換我們以第一人稱的角度,觀賞中國在世界各地上演的劇碼。
近年來,媒體業與網際網路的興盛發展,讓我們不需要砸大錢、出遠門,只要在家便能輕鬆接收國外的即時訊息,成為許多人知識來源的依賴管道。然而,藉由其他媒介的視角看世界,在無法「眼見為憑」的情況下,再加上各個媒介有各自的立場,閱聽人很容易忽略理性的思考,導致獲得不客觀的資訊。
舉例來說,雖然中國時常被貼上「難相處」的標籤,讓多數人聽聞該國,就會產生負面的刻板印象,但其實也有國家是相當樂見與中國合作。像是以色列計畫興建的捷運,就敞開大門歡迎中資進駐,甚至有以色列官員說:「對我們來說,中國很適合,價格也很有競爭力。」一改中國強勢的性格在外交上會四處碰壁的印象。
另一方面,一提到中國,總是聚焦在兩岸政治的媒體,也使我們輕忽中國科技進步的速度。人們從古時候的以物易物、現金交易、信用卡消費,一直到手機支付的普及,以為這就是付款的最高境界,結果,中國製造商上海商米科技卻設計出具備人臉辨識的收銀機,只要透過臉部掃描就能取代密碼,並順利完成購物或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再者,即使國際對於中國製造的商品尚未全然放心,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雲創辦的淘寶網與支付寶,卻也顛覆人們的消費習慣,出門不再是採買物品的必要條件。此外,電子商務的盛行,也增加許多工作機會,讓職涯有多元的選擇,甚至改變以往的工作模式,讓「在家也能上班」,變成再平凡不過的事。
令人又愛又恨的中國,究竟還在全球進行哪些祕密計畫?這些行為將如何影響大眾平凡的日常?又會在各個領域碰撞出哪些新的火花?這次,換我們以第一人稱的角度,觀賞中國在世界各地上演的劇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