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0.08.31

牽起年少時自己的手,一起去到比遙遠更遠的地方

文/采實文化編輯 陳如翎
《為了好好活著,我們最終走向更壞》是個不太傳統的小說書名。這句話,轉化自書中的句子,這句話,也可以視為一切的開端和終結。

相較中譯版書名,原書名直譯的意思其實是很簡單的「最佳人生」,它還有個英文副書名──The Best Life。最佳的人生,一個如此充滿希望的書名,卻和內容呈現極大的反差,也許是作者的一種反諷,也或者是她內心深切的期盼。

本來以為,過去接觸過夠多各式各樣的成長小說和戲劇,不管這本書的情節有多麼寫實虐心,自己應該都能夠接受吧。結果第一次讀書稿的時候,還是屢屢需要暫停下來喘口氣,難以一口氣讀完,因為它不停地在戳,戳中內心一些隱隱約約的傷口。

故事從姜依、雅蘭、曉瑛,這三個十六歲國中少女的離家之路開始說起。對青少年、青少女來說,朋友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往往大過於家人。尤其是少女們,有時候會發展出比朋友更緊密難分的關係,那可能是源於認同、嫉妒、自卑、不安種種情緒,也因此這樣的關係,容易說斷裂就斷裂。

書中很多意料之外的轉折,那些轉折多半是透過少女的對話展現,往往在兩三句對話之間,就有一個心意突然被決定,令人措手不及,同時亦非常寫實。因為我們說出口的,總是比沒說出口的還多。

這本書一直讓我回想起自己的青少時期,也讓我不斷地思考,究竟什麼才是最好的人生、最好的選擇?

作者沒有提供答案,她寫這本書本來也不是為了提供答案,只是想傳遞一個事實:世界上,確實有這樣的少年、少女,在角落默默生存著。

不過我還是在書中看到,無論是什麼年紀、什麼時候,任何人都想活出最好的樣子。就算是人格發展尚未健全的青少年,也一定是在眾多選項之間不斷躊躇,然後努力朝當下自己認為最好的選擇走去。我認為,這本書是獻給經過了青春期,跌跌撞撞長大的成人們,儘管它可能會喚醒曾經的傷痛,卻也讓人想要原諒、愛惜小時候那個懵懂的自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校稿時為了確認作者描述的地理位置,我打開Google地圖,首先輸入「韓國大田市田民洞」──故事的主舞台之一,結果還真的出現一個真實存在的地區,被紅色細線框圈起來。我在地圖上找到姜依她們就讀的田民國中,然後沿著國中旁的幹道一路往下,書中描寫的樹林、河流、橋梁一一浮現眼前。地圖上,被河流分隔開來的兩個區域,一邊是道路齊整的研究園區、一邊是道路彎曲複雜的工業園區,明晃晃的現實。

此時我才驚覺,原來作者筆下新興發展的田民洞、被階梯和鐵橋環繞的邑內洞,還有那些主角們在首爾蝸居過的大樓樓梯間,兩三人共同分享的一個小房間,這些全都是立基於事實的描寫。作者向讀者坦露的,或許是她不加掩飾的人生。

雖然開頭說,「為了好好活著,我們最終走向更壞」這句話可以視為一切的開端和終結,但我覺得這個故事並不會真正終結,它會一直延續下去,只要讀過,它就會在你的心裡蔓延、開展,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