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20.09.28
在人生的風雪中安靜等待──劉定騫
文/采實文化編輯/陳如翎

今年初因緣際會認識了劉定騫本人,有了合作的契機。我印象很深刻,他傳來的第一批稿子有兩份Word檔,打開一看,字數加起來已將近九萬字,但更讓我意外的是,過去所熟悉的他的詩,在這些文稿裡僅占了很小一部分,其餘多數是短文、散文及故事。他說,這些是他這兩三年累積下來的文字,雖然寫得緩慢,但一直在寫。寫好了,就收在電腦裡,也不一定會發表出來。
在這個作家必須費心經營自媒體的時代,為了維繫互動,作家們多少會面臨在網路上「日更」、「週更」的壓力。但定騫卻總像突然想到似的,久久才更新一次自己的IG和粉專。開會時我們曾問他,更新的頻率為何?果真,他自己也說不上來,一切隨緣隨性。
也因為如此,當我讀到第一批文稿時,驚喜感是加倍的,沒想到他這麼會寫散文和故事。當我對他還停留在詩集的印象,突然間讀到詩以外的文字,就好像拐了個彎鑽進一條未知巷弄,本來以為要迷路了,殊不知這條才是通往中心,得以瞧見他真實生活的路。
定騫的短文像是詩的延伸,在個人的意識和思緒之間遊走,看似說得輕巧,卻帶著深沉的餘韻。他的散文,描寫著小至日常、大至人生的經歷,有遺憾、有無力、也有成熟的滋味,寫盡他在三十多歲的感受和體會。他的故事,則彷彿是將大腦櫥櫃裡的珍貴回憶搬出來,在他筆下,人物都變得生動有情。
要如何將這些短則兩三百字,長則兩三千字的文章合理集結成一本書,是我們花了最多力氣討論的事。最簡單的當然是全部打包在一起,也許按照文類分章。但後來沒有這麼做,而是試圖從這些跨越幾年的思緒中,理出一條主軸,後來想想,這似乎有點像是著手整理一個人的人生,必須決定留下什麼、放棄什麼。
討論的時候,我們聊到〈過冬〉這一篇,聊著他在當中所寫的心境變化,進而聊到他對生命追求的轉變。定騫在三十歲出頭這段日子,正好經歷每個人一生中都必定經歷的撞牆期,會茫然、想躲起來、不知道怎麼勇敢。而他難得的是,把這些不怎麼正向、也不太符合世俗成功標準的小事,都很誠實地記錄了下來。
「我們被什麼事物打破了,儘管永遠都會帶著裂痕,但這是為了讓我們擁有更多理解他人傷痛的溫柔。偏執地盯著傷口或是有天終能放下,都是每個人自我的旅程。」──〈說痛〉
若撞牆期像是一場「冬眠」,那麼「雪」就是桎梏著自己的人事物,在過冬之際,我們都應該、也都可以慢慢讓雪落下。
在《我終於捨得讓雪落下》裡,定騫擅長的細膩抒情並沒有消失,同時又展現了他獨有的幽默感,讓全書的情感變得更有層次、也更自在。常常讀到某個地方,就忍不住笑了出來,你會知道這些文字背後帶有一種豁然。
對呀,不管人生再怎麼艱難,其實都可以像他說的:
「陽光時就奔跑。風雪降臨,我們就安靜等待。」
(照片提供者:攝影/高穆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