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20.10.05

台灣第一位零歲教育的幼教專家推手──鄭宜珉

文/方智編輯部
伸出食指後彎曲,用指節在臉頰上轉動,這就是寶寶最愛吃的「蘋果」了~

這是由鄭宜珉以美式手語(American Sign Language,簡稱ASL)字彙為主要手語系統基礎,並在台灣大力推廣應用的「BSS寶寶音樂手語」。

你也許感到好奇,難以相信,畢竟小寶寶連話都說不清楚了,他們真能看得懂手語嗎?

鄭宜珉的答案是肯定的。

曾在台灣多所大學擔任嬰幼兒課程講師、培訓過上萬名專業保母、協助數以萬計新手父母與寶寶投入早期教育的鄭宜珉,親眼見證了成人如何與說話「臭奶呆」的人初千日寶寶用手語充滿愛的溝通與互通。

所謂「人初千日」,也就是寶寶從受胎開始的第一個1000天,是認知語言發展上的關鍵期,這階段的寶寶正努力在認識周邊所有的人、事、物,給予他們相對應的意義,也就是寶寶認知能力建立的歷程。在這歷程中,寶寶很需要給每個認知概念相對應的符號(比如手語)來代表這些人事物,才能內化這些概念。

其實不只是認知與語言,其他像是社會與情緒、生理與動作、大腦與神經等發展,一旦錯過人初千日的關鍵階段,之後要想再建構與補救,都會事倍功半。

但生命最初的關鍵1000天,其實是很新的概念,甚至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兒童基金會都是到了二○一三年才發表「1st 1000 Days」,開始注重並發起零至三歲的孩子飲食營養計畫,協助他們順利生長發育,因為在這生命最初的1000天已完成了一生80%的大腦與智能發展,更是成人階段身心能否健康的關鍵。

鄭宜珉是怎麼在比WHO還要早了近十年,就在台灣特別關注到人初千日這個特殊階段孩子的發展與需求呢?

這要說到十六年前,鄭宜珉剛從美國密西根大學教育研究所取得教育碩士學位,返台後雖然從事幼教工作,但她有感於台灣所謂的幼兒教育,其實都集中在三到六歲的孩子,零到三歲嬰幼兒照護上出現了很大的缺口;當時台灣的幼教專業與保母訓練,並沒有非常重視人初千日寶寶獨有的身心發展。於是她決心投身零歲教育,陸續創立了台灣國際嬰幼兒教育保育發展促進會,以及Nuturer【人初千日】寶寶專家平台。

她致力推廣零歲教育的初心,也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她人初千日推廣路上唯一的專家、老師──也就是她的孩子。

母職角色從來不容易

旁人眼中的鄭宜珉或許是位「教養專家」,但她坦言,真正成為媽媽之後,以往在電影電視上、文學藝術作品裡常看到的那種讓人動容的母性之愛,她只有非常偶爾才能感受到。

讀者或許會對她的答案感到訝異,也可能質疑,就連身為育兒書作者的她,都無法成為妳完美母職角色的模範,這本書還值得繼續閱讀下去嗎?

或許從沒有人是完全準備好才成為媽媽,但在鄭宜珉成為母親的經驗裡,她並不認為自己是「準備不足」的準媽媽,尤其她教育學歷、經歷是如此完整,也讓她一度以為,自己在擔任母親角色上絕不會有問題。

就在這樣自以為準備十足、萬分期待的心情下,她第一次成為人初千日母親。以為一切應該理所當然的美好,但整個孕期竟只有「吐」一個字可以敘述;最戲劇化的一次經驗是在大雪紛飛的芝加哥道路上,她不得不停下車,在來不及套上外套的窘境下,頂著零下低溫,穿著短袖衝下車,吐了一雪地後,在天寒地凍中崩潰痛哭。

當時的鄭宜珉已經懷孕七個半月,仍孕吐不止,所以那些看著可愛寶寶照片、滿心歡喜的想像寶寶樣子的孕期經驗,真的只是非常偶爾才會出現的情節。

在鄭宜珉第一次成為媽媽時,你大概可以想像她為自己的孩子繪製了多少教養藍圖,畢竟她是個「專家」,不是嗎?但可惜兒子不是非常買單她的專家意見,畢竟那些學歷和經歷他都看不懂,她過去在學業和工作上早就習慣的「只要努力—就能成功」模式,在兒子身上也不盡管用。如果不想為難他、為難自己、也為難另一半,她就得把一切砍掉重練,只能從他身上扎實地從頭學起。

於是兒子成為鄭宜珉母職修煉場上最佳的親密夥伴和靈魂伴侶,衷心感謝有他,她的母職之路才沒有因此崩解,更有勇氣在十年之後迎來第二個寶貝。

雖然很幸運的,她的第一個兒子是個還算好帶養的寶寶,不過也是「後見之明」,因為如果沒有比較過第二個寶寶,永遠不會知道心中那把尺究竟該放在哪裡。

你的寶寶是你唯一的老師、唯一的教養專家

相對於哥哥,她的第二個兒子就來得有些驚喜了。那不算是一次計畫性懷孕。當時,她也已經不是可以好整以暇、專心感受生命美好奇蹟的研究生了。她的工作生涯正如火如荼開展,和大部分職場女性一樣,一天可以分配的二十四小時中,除了不得不用來睡覺的時間外,沒有多餘時間可以使用了。

不過這次孕期就相對地幸運且順利許多,除了一般想像得到的不適外,沒什麼在孕期英勇事蹟比賽中可拿來說嘴的內容。所以即使忙碌,她還是很努力地額外撥出不少時間,幫自己營造許多二寶媽心理建設,包含幫已經期待很久的大兒子做了很多當哥哥的心理準備。

當時的鄭宜珉更有種準備十足、「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外加上她十年的母職實戰經驗,和已從事人初千日工作七年之久,她的從容感和準備度比起十年前有過之而無不及。

然而生命的安排往往比我們更有創意,鄭宜珉的小兒子是嚴重過敏伴隨高需求的寶寶,常用的「磨娘精」一詞,已不足以形容他在寶寶時期為整個家庭帶來的挑戰。因為嚴重過敏,他幾乎完全無法擁有正常的睡眠品質;睡眠嚴重剝奪也影響他的情緒,處在很容易隨時崩潰的狀態,當然也因此嚴重影響他的學習。

這些難以預期的挑戰,完全打破了鄭宜珉自認已經為小兒子量身訂做且「極盡所能保有彈性」的教養藍圖。和哥哥的雪地孕吐比較起來,弟弟應該可以輕易奪得戲劇化比賽冠軍。因為在弟弟大約四足歲之前,不分日夜,睡覺時一定要有成人抱在懷裡,才能勉強擁有還算正常的睡眠品質,不會因為搔癢驚醒,抓得滿身血痕後陷入無法停止的哭鬧。

她萬分感謝當時她的母親和先生,和她一起度過那段艱難時光。全家人把夜晚分成三個班次,晚睡的先生負責上半夜抱著他睡,她負責中間醒來輪班抱他,早起的外婆則負責清晨那一班,直到他的過敏狀況在四足歲漸漸好轉,可以有能力自己入睡為止,才停止了這三班制的抱睡工作。

即使如此,鄭宜珉仍很確定自己的人初千日故事,絕不是最戲劇化的那一個。如果開放讀者投書,她定然可以收到包含你的故事在內,各種難以計數的起伏劇情。

讀者或許會認為,她之所以能安然度過這些無比艱難的生命危機,是因為擁有一個還算漂亮的教養專家學經歷。不過鄭宜珉想告訴每一位父母,在這過程中,當然過去的學習有幫上一點忙,但在所有該感謝的人事物之上,她最感謝的專業學習就來自這兩個生命的禮物──她的兩個孩子。他們是她在教養這件事碰上的唯二真正專家與導師,只要虛心向他們學習,任何人在教養上都可以得到舉足進步與巨大突破。

這也是《人初千日育兒全書》最希望傳達給讀者的重點,雖然在書中你會看到一個又一個扎實的理論、實作的工具,但你的寶寶最需要的是你愛的陪伴與滋養。

給孩子真正的愛,而不是控制的愛

你教養路上的唯一專家就在你家,唯一能教會你這一切的人,只有你的孩子。而你向他們虛心學習的方式就是透過「愛」,透過回應他們毫無保留、無條件的愛。

鄭宜珉向每位父母保證,你的寶寶打從受胎那一刻起就瘋狂愛上你了,人初千日也該是父母回報他們同等愛意的時候了。而這裡的愛(LOVE)有些特別方法,你得傾聽(Listen)他們、觀察(Observe)他們、珍視(Value)他們,以及賦權(Empower)他們,才能湊成真正的愛,而不是控制的愛。

這本書或許不像你想像的傳統教養建議書,因為鄭宜珉沒有打算教你怎麼當爸媽,她最想做的是用務實的方法支援你長出一些內在力量,來滋養母職之路與人初千日家庭,讓你知道你一點都不孤單。

她想透過《人初千日育兒全書》帶你探索人初千日「六大STEAM教育」:孕產按摩、寶寶按摩、動知瑜伽、親水游泳、音樂手語、家庭食育,幫助你「好好的吃、好好的睡、好好運動、好好按摩」,慢慢發展出父母的「四大智能」,進而滋養寶寶「八大關鍵發展」。只要有這樣的人初千日覺醒,你就是夠好的爸媽,更是你的寶貝所渴求的最好的父母。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