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出版前哨
2020.11.30
現在的你,過得好嗎?
文/方智出版編輯/陳孟君

如果你也剛好有些身心疾病困擾,而且你懷疑這些「生理疾病」,可能跟你的「心理」壓力、情緒有關,這本書也或許可以幫助你一探究竟。
收到周老師《情緒治療》的初稿時,身為編輯的我,其實一開始僅能快速翻閱篇章,卻遲遲無法靜下心來,看進每一字、每一句,因為我隱隱有一種感覺──這本書裡描繪情緒受創的種種,實在太坦承,也太真實,讓我無法細讀,似乎還有些難以承受了。
「真實」,是我讀到周老師文字與故事案例一直都有的感覺,我一方面覺得:「啊,這樣的童年遭遇,未免太沉重了。」對於諮商案例主人翁從小無論在肢體或是言語上受虐的痛苦,感受是如此真切,感到不捨;另一方面,我腦海中也不斷浮現自己幼時與家人相處的種種情節(如書中所說,這是童年創傷的「情緒重現」),如此真實且直接地面對過往受傷的記憶,讓我不時心生抗拒,但也終於像是理解了什麼,突然感到身體有些部分,變得不再那麼沉重。
雖然一開始我戰戰兢兢地讀著文稿,卻也萬分慶幸,自己依舊懷著勇氣整理完稿,過程就像我跟著周老師一起,走完一趟自我療癒之旅,心情也跟著全書付梓,日漸平靜。
周老師說,百分之八十的疾病都跟情緒有關,每一個情緒背後,其實都有一個創傷的「故事」。而「痛」,正是身體想要給你的「訊息」。我對此深感認同,也從這本書深切地體悟到:不要擔心自己陷入或掌控不了某些情緒,也別輕易放過了每一次身心不適的感覺,這一切背後,其實都有故事,都試圖想對你說些什麼,而這些訊息,正是讓你日子越過越好的重要轉機。
也許是終於得以放下,對於生命中一些重要他人,必須做到完美、必須形象理想的不切實的想望;也許是終於能明白,過去某個人對你造成的真實傷害,你現在會過得辛苦,並不是你的錯,也終能好好擁抱年幼時受傷的自己……無論你在這本書中看到什麼樣的情緒治療契機,周老師在書中都肯定地說:他相信,每一個人本就存有療癒自己的力量,為什麼?試想,當一個人能來到諮商師的面前,尋求協助,這要花上多大的力氣與勇氣,才能做到?擁有這樣想幫助自己的力量的你,絕對有辦法療癒自己。
現在的你,過得好嗎?我也同周老師一樣祝願,每一個渴盼突破現況、拿起這本書的讀者,當你翻動書頁的同時,你已是自己生命最好的療癒者,你絕對,值得過得比現在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