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出版前哨
2021.03.01
從陪伴到告別,我都在這裡
文/藍勻廷(四塊玉文創編輯)
因為避諱和恐懼,在死亡真正來臨前,我們幾乎很少談論它,更別說是如何善終及身後事規劃。但人們卻忘了,死亡不會總是如約而至,它常在意想不到之時到訪,甚至快得讓人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就已經結束。
我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接到外婆過世的消息,外婆最後一段時日是在療養院度過的,她多年來都被嚴重的失智症所困,到了後期,她已無法言語,連表達疼痛也做不到,每一回去看她,甚至無法判斷,外婆口中發出的重複單詞或拉扯的動作,是不是想向我表達什麼,而我是否有如實接收到她的訊息,並給予相對應的回饋呢?
在那個當下,我還可以或能夠做什麼,這樣的疑惑不斷縈繞在心頭,但人類在面對死亡時,是否又真有某種標準流程或答案?
於是在閱讀書稿時,真有種相見恨晚之感,它鉅細靡遺地記述了臨終者每個階段的身體變化及表現反應,當這些徵兆出現,我們可以為此做些什麼,讓臨終者感到更舒適。
此書向我們展示了死亡的另一種面貌,原來死也能如此平靜且溫和,不自覺便消弭我們對生命消逝的恐懼,令人們能夠正視自己的悲傷、學習如何與逝世者告別,甚至規劃自己的身後事,使逝者可以無後顧之憂的離世,也讓生者明瞭,即便無法再結伴同行,逝者依然會以各種形式永存我心,支持我們繼續往前邁進。
我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接到外婆過世的消息,外婆最後一段時日是在療養院度過的,她多年來都被嚴重的失智症所困,到了後期,她已無法言語,連表達疼痛也做不到,每一回去看她,甚至無法判斷,外婆口中發出的重複單詞或拉扯的動作,是不是想向我表達什麼,而我是否有如實接收到她的訊息,並給予相對應的回饋呢?
在那個當下,我還可以或能夠做什麼,這樣的疑惑不斷縈繞在心頭,但人類在面對死亡時,是否又真有某種標準流程或答案?
於是在閱讀書稿時,真有種相見恨晚之感,它鉅細靡遺地記述了臨終者每個階段的身體變化及表現反應,當這些徵兆出現,我們可以為此做些什麼,讓臨終者感到更舒適。
此書向我們展示了死亡的另一種面貌,原來死也能如此平靜且溫和,不自覺便消弭我們對生命消逝的恐懼,令人們能夠正視自己的悲傷、學習如何與逝世者告別,甚至規劃自己的身後事,使逝者可以無後顧之憂的離世,也讓生者明瞭,即便無法再結伴同行,逝者依然會以各種形式永存我心,支持我們繼續往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