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1.03.22

因為對愛的渴望,我們難免不太正常

文/寶瓶文化編輯 小九
說到怪癖,多數人也許會直覺聯想到一些相較於實際病症無傷大雅的癖好:咬指甲、吃鼻屎、拔頭髮等,不過在《怪癖心理學》中,所謂「怪癖」指的是異常心理,及由異常心理所引發的異常狀態,像是完美主義、暴食/厭食症、控制狂等。或者如果你看過影集《Normal People》,自小缺愛甚至遭受暴力對待的女主角Marianne,長大後竟有段時期追求起性虐戀(SM),這樣的戀愛關係也在本書討論範圍:為什麼有些人支配欲強,有些人則甘願被支配?性虐戀未必是認真的雙向戀愛關係,而是出於支配欲強的人對自身欲望的滿足?

這些異常狀態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不僅影響當事人,也涉及周遭的人。不過,雖然此處以「異常」稱之,必須要強調的是所謂異常,只是相對於「正常」的「非正常」狀態。是以作者一再提醒讀者,本書所要帶給大家的,並不是為正常與異常劃分界線,乃至於貼標籤,而是探討兩者之間的相連性。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陷入異常的心理狀態,正常、異常之間的那條線本就模糊曖昧,但若能認識連結兩者之間的過渡心理狀態,便有助於更了解自己,也避免陷入極端異常而難以挽回的境地。

熟悉大眾心理學的讀者,應該對岡田尊司這位精神科醫師不陌生。岡田醫師在本書中,同樣以其專業背景為讀者解說心理學概念,而或許是岡田醫師在進入醫學系前修習的是哲學的緣故,他大量舉出歷史上的文學、哲學家為案例,說明天才們曾為怪癖所困,或因怪癖成就非凡的故事。

這些名人案例十足地為本書增添趣味與易讀性,諸如榮格也曾逃學、有過雙重人格,或是海明威、王爾德、三島由紀夫等人都曾被當作女孩撫養,因而大大影響成年後的人生;甚至本文開頭提到的性虐戀,在書中以薩德侯爵及其作品做為案例說明。這些故事帶領我們從心理學角度去認識天才大師們,也幫助我們更好地去理解一個人的怪癖是如何生成,也及怪癖如何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所有怪癖都是欲望的投射,起因於對愛的渴望與得不到愛的孤獨感。生而為人,或許沒有人能說自己是百分百的正常人。正因如此,我們更需要這樣一本書,以理解、覺察、擁抱有時難免不太正常的自己。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