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1.04.19
這一切發生時,貓都在場
文/寶瓶文化編輯 小九
「前事舊釁並不值得重溯爬梳,那些我私心以為早該滅絕的人與事,頻繁且滿懷惡意地侵入我空蕩的睡眠──鬧擾我、恐嚇我、責備我、獵捕我。……唯有夢,唯有意識的土坷,是大批堆疊的藥片與勉強的自我建設皆無法摧毀的戰壕火光。我們耗盡一生,與虛無為讎,至死而方休。」──〈前事〉
詩人崔舜華在第一本散文《神在》裡寫原生家庭,如果說這本作品交代其毀滅性體質何以生成,那新作《貓在之地》則是藉著幾段感情描繪自身走在毀滅之路的種種情景。而無論那條路將帶她通往何處,崔舜華宛如一介魔女,認定自己是一座黑夜的礦脈,「入山者盡數死滅」,彷彿無論世界如何重生,都必引來死劫。曾說過「詩做不到的交給散文」,崔舜華還有話沒說完。新作裡,她節制地書寫幾段感情,節制,卻又不難讀出其中的暴烈激昂。那些情感,隨著一次次語言、肢體的不擇手段而支離破碎,雖時過境遷,讀來依然驚心動魄。黑夜的礦脈或藏太多陷阱,入山者一個失足,便與山同歸於盡。
對愛與美的追求仿似崔舜華一生的使命,那些戀人不能給的,幸而有貓得以填補。無論悲喜失得,無論前事如何煩搔,貓靜默隨侍,於是她豢貓養魚,更且沉迷於撿拾被棄置路邊的物品:盒屜、菸蒂、貓鬍……那些被棄置的、分明嶄新卻仍遭淘汰的,總要勾起她近乎投射的疑問:人怎能無情至此,輕易便棄物離心?於是她瘋魔般將之歸類,裝瓶,密封,一如她以文字分裝收納一段段故人舊情。
從詩寫到散文,無論文體如何切換,崔舜華的文字依舊精雕細琢,濃密而耽美,卻毫無冗贅,也未曾脫離詩意。我私心將舜華的文字歸為魔性書寫,句句都是魔笛的演奏,那樣危險又引人神往,勾引參與這場盛會的人,召喚城裡「睡眠的棄子、黎明前的守門員」一同垂坐窗沿,共享墜入深淵前,那份彷彿被抽乾氧氣的痛快與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