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1.05.24
不再等待答案,成為主動思考的孩子
文/本書責任編輯 蔡依帆
學校的教育,教導孩子認識世界,學習知識及生活技能,但對於讓孩子培養思考習慣,養成思辨能力,並沒有太多時間著墨。思辨能力是新課綱中的學習目標之一,也是孩子未來學習的助力,不過要教思考,建立思辨力,對於許多家長來說,根本摸不著頭緒,到底要思考什麼?怎麼思考?有沒有好的思考方法?對大人來說,真的是堂不容易教授的課程。
致力傳播哲學內容及推廣哲學教育的「哲學新媒體」,為了讓孩子從小就能接觸思考、習慣思考,將哲學思考活動中的核心——「思辨」,結合孩子熟悉的校園生活,「建立孩子思辨能力的第一套橋梁書」就此誕生。
「建立孩子思辨能力的第一套橋梁書」以五位主角的校園故事,營造出孩子熟悉的情境。五位主角剛開始校園生活,與同學相處上的各種狀況,以及在學校中發生的事情,都是思考的起點,也都與孩子的實際生活有所連結,較為容易發想思考。隨著故事演進,一個接一個的問題開始浮現,例如:「為什麼要上學?」、「什麼是公平?」、「什麼事比讀書更重要?」。除了拋出問題,故事中逐步引導思考、理解問題、邏輯歸納、理性分析與判斷。
而思考並沒有在故事結束後就斷了線,每一段故事後面的「思考的孩子想一想」單元,成為了訓練思考的小天地。提出主要問題,作為思考的大方向,後面多個小提問,作為思考的線索,也可以引發孩子提出其他問題。這些問題並沒有正確解答,重點是引起孩子動腦想,並從討論中找出孩子關心的事物。
書中也加入十二年國教生命教育中「哲學思考」、「人學探索」、「終極關懷」、「價值思辨」、「靈性修養」五大學習重點。除了養成思辨能力,也能從這些思考中,建立起尊重、同理、關懷、感恩觀念。
讓孩子從小開始思考,養成思考習慣,從等待答案,到自己動腦想,提出問題,尋求自己的答案,成為主動思考的孩子。
致力傳播哲學內容及推廣哲學教育的「哲學新媒體」,為了讓孩子從小就能接觸思考、習慣思考,將哲學思考活動中的核心——「思辨」,結合孩子熟悉的校園生活,「建立孩子思辨能力的第一套橋梁書」就此誕生。
「建立孩子思辨能力的第一套橋梁書」以五位主角的校園故事,營造出孩子熟悉的情境。五位主角剛開始校園生活,與同學相處上的各種狀況,以及在學校中發生的事情,都是思考的起點,也都與孩子的實際生活有所連結,較為容易發想思考。隨著故事演進,一個接一個的問題開始浮現,例如:「為什麼要上學?」、「什麼是公平?」、「什麼事比讀書更重要?」。除了拋出問題,故事中逐步引導思考、理解問題、邏輯歸納、理性分析與判斷。
而思考並沒有在故事結束後就斷了線,每一段故事後面的「思考的孩子想一想」單元,成為了訓練思考的小天地。提出主要問題,作為思考的大方向,後面多個小提問,作為思考的線索,也可以引發孩子提出其他問題。這些問題並沒有正確解答,重點是引起孩子動腦想,並從討論中找出孩子關心的事物。
書中也加入十二年國教生命教育中「哲學思考」、「人學探索」、「終極關懷」、「價值思辨」、「靈性修養」五大學習重點。除了養成思辨能力,也能從這些思考中,建立起尊重、同理、關懷、感恩觀念。
讓孩子從小開始思考,養成思考習慣,從等待答案,到自己動腦想,提出問題,尋求自己的答案,成為主動思考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