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1.05.31

餘生很長,別再用情緒折磨自己!

文/皇冠文化編輯 陳怡蓁
餘生很長,別再用情緒折磨自己!

在人際關係中,我們常常會遇到許多困境,從而引起無法遏止的負面情緒。像是父母動輒以情緒勒索的方式,希望子女附和自己無理的要求和不切實際的期望;在婚姻中感到自己不被愛,卻又無法輕易逃脫枷鎖;明明很用心付出,卻和孩子關係緊繃……於是,我們不僅悲傷、沮喪、憤怒、不甘心,還深深感到自己的存在沒有價值。

華文世界最具影響力的身心靈作家張德芬告訴我們:「目前我們生命中的困境,讓我們痛苦糾結的人、事、物,真的都是我們自己內在原來就有的情緒感受帶來的,我們只是找個身邊的或是看得見的人、事、物掛上去,然後發洩出來而已。」 在她的最新力作《遇見自在優雅的自己》中,她總結多年的教學體悟和親身經歷,帶領讀者瞭解自己的內在運作方式,深入探究是什?樣的想法,日常生活經過了什麼樣的軌跡,讓我們產生了負面情緒。

她用柔軟又犀利的筆觸,分享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故事和情境,一一釐清纏繞在人際關係中的線團和死結。她認為:「學會和自己的負面感受相處,而不被它驅使去做事,是成熟長大的第一步。」想要真正的成長,還需要願意承擔自己生命的責任,不要用各種藉口讓自己繼續留在痛苦中。如此一來,才能夠持續累積內在力量,讓橫在眼前的大石頭,不成為絆腳石,反而是讓我們提升自我的墊腳石。

關於親子關係的糾結,她指出每一人生命中面臨的問題,都和原生家庭的創傷有關。面對父母,如果始終有想要討好、獲得認同、獲得肯定、獲得愛的需求,那就很難做到保護自己的利益,並且合理地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因此,我們必須從不追求父母的認可和讚賞、不期盼父母的愛做起。更重要的,是必須把關係中的界線區分清楚,在對方越界的時候,用溫柔但不失堅定的方式將對方推回去。

關於親密關係,她說,人們總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和父母之間的問題,複製到親密關係中。然而,無論結婚還是單身,真正的成長,是不依賴別人提供幸福。因此,我們可以從守住自己的底線、把自己存在感和成就感的來源都放在對自己有利的事物上做起。因為,真的的愛自己是不討好別人,也不苛責自己。更重要的是,「幸福與否不取決於外在的條件,而在於自己的心。」

責怪別人,比承認自己需要改變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來得簡單;抱怨、受苦,比改變自己的觀點和慣性更讓我們自在。可是,與其不斷地和外境的其他人爭執,不如回頭把眼光深入自我,看見內在的匱乏,承認自己的觀點和情緒慣性都是時候需要改變了:為什麼我會困在這個情境裡面?我是如何把它創造出來的?有沒有可以一勞永逸的脫身辦法?當我們下定決心改變自己內在的思維模式,才能擺脫負面情緒的控制,活出自在優雅的自己。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