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1.06.28
一位譯者的堅持:我還是會選擇一樣的人生
文/馬可孛羅編輯 力宏勳
當初從茫茫大海般的書訊中發現這本書,其實是一句標題「村上春樹的韓文御用譯者」吸引了我,進而展開了屬於我們臺灣出版社的「翻譯之路」。韓文並不是我熟悉的語言,一定要跟翻譯與特約編輯有一定的語感默契。當作者權南姬女士為了日韓文的微妙差異而煩惱時,我也為了將韓文轉變成講究精鍊的中文而感到頭痛。
語感之重要,我想很多讀者可能都不知道,甚至很多譯者工作多年也不一定能抓出精髓。而權南姬女士的寫作語感是有點冷面笑匠式的,她常常在自言自語之間表現出他的焦躁、歡喜、自嘲的腦波,但這樣對日常生活的「碎嘴」,著實考驗我與譯者的功力,如果沒把原意傳達得夠好,讀者就讀不出「雖然血淚到翻譯完一本書,賺的又不多,出國玩的話,一本書的譯稿費就光了,但到最後我還是堅持了三十年的工作」。
這正是權南姬女士強調的,他的人生看起來有點平凡(也數度暗示了她的家庭生活曾遭逢巨變),但正因為他用他充滿主婦美的眼光看待世界,翻譯的過程中還喜歡跟作者進行空中對話,所以她的心情灌注到譯稿裡,轉化成一股暖流,讓讀者也感受到愉悅的文字;另一方面,作者的文字也反過來讓權南姬女士做了很多反思,例如《麵包、湯與貓咪日和》作者群陽子有非常不愉快的家庭過往,《山茶花文具店》作者小川糸複雜的母女關係,讓身為單親媽媽的權南姬女士更覺得如果可以重來一次,她還是會選擇一樣的人生。
在如此的翻譯人生裡,我最推薦的兩則是〈冷凍了二十一年的緣分〉跟〈山茶花文具店的鎌倉〉。前一篇是權南姬女士私人故事裡最讓我感動的一則,離別二十年的日本朋友居然聯絡上、還幫助她女兒在東京交換學生的日子,最後一起在東京重聚,那種重逢的激動,也害我快哭了。後面一篇是〈山茶花文具店的鎌倉〉,說她翻譯了《山茶花文具店》而動身拜訪鎌倉的遊記,那種「既然都來了不如再去哪裡看看吧」然後遠遠超乎規劃行程的疲累感與滿足感,相信有自助旅行過的大家都能感同身受。
因此,這本書可以說是翻譯雜感跟支撐她翻譯下去的日常點滴記錄,不管你是譯者、想成為譯者、想一窺職人的工作實況,《雖然血淚,我還是喜歡翻譯》都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
語感之重要,我想很多讀者可能都不知道,甚至很多譯者工作多年也不一定能抓出精髓。而權南姬女士的寫作語感是有點冷面笑匠式的,她常常在自言自語之間表現出他的焦躁、歡喜、自嘲的腦波,但這樣對日常生活的「碎嘴」,著實考驗我與譯者的功力,如果沒把原意傳達得夠好,讀者就讀不出「雖然血淚到翻譯完一本書,賺的又不多,出國玩的話,一本書的譯稿費就光了,但到最後我還是堅持了三十年的工作」。
這正是權南姬女士強調的,他的人生看起來有點平凡(也數度暗示了她的家庭生活曾遭逢巨變),但正因為他用他充滿主婦美的眼光看待世界,翻譯的過程中還喜歡跟作者進行空中對話,所以她的心情灌注到譯稿裡,轉化成一股暖流,讓讀者也感受到愉悅的文字;另一方面,作者的文字也反過來讓權南姬女士做了很多反思,例如《麵包、湯與貓咪日和》作者群陽子有非常不愉快的家庭過往,《山茶花文具店》作者小川糸複雜的母女關係,讓身為單親媽媽的權南姬女士更覺得如果可以重來一次,她還是會選擇一樣的人生。
在如此的翻譯人生裡,我最推薦的兩則是〈冷凍了二十一年的緣分〉跟〈山茶花文具店的鎌倉〉。前一篇是權南姬女士私人故事裡最讓我感動的一則,離別二十年的日本朋友居然聯絡上、還幫助她女兒在東京交換學生的日子,最後一起在東京重聚,那種重逢的激動,也害我快哭了。後面一篇是〈山茶花文具店的鎌倉〉,說她翻譯了《山茶花文具店》而動身拜訪鎌倉的遊記,那種「既然都來了不如再去哪裡看看吧」然後遠遠超乎規劃行程的疲累感與滿足感,相信有自助旅行過的大家都能感同身受。
因此,這本書可以說是翻譯雜感跟支撐她翻譯下去的日常點滴記錄,不管你是譯者、想成為譯者、想一窺職人的工作實況,《雖然血淚,我還是喜歡翻譯》都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