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1.09.20
理解絕望與幸福並存的個中滋味
文/采實文化編輯 陳如翎
朝井遼在大學時代寫下《聽說桐島退社了》,是日本青春文學的代表作品;畢業後寫出《何者》一書,刻劃新鮮人求職時期的迷茫心境,精準而深刻,讓他獲得直木賞。一路看下來,朝井遼的創作主題始終跟隨他自己的生命歷程在變化。
也因此,當他在文壇出道十年,同時也是跨過三十歲關卡的時刻,推出《無論如何都要活著》這部作品,便令人相當期待他會如何書寫這個已經在社會上體會過許多滋味、偶爾感懷青春、多數時候內心充滿無奈的人生階段。
尤其看到日本導演是枝裕和讀了本書之後所下的評論:「十年後再次翻開這本書,我一定會這麼想──當時我們確實身在『絕望』與『幸福』的面前,不得不活下去。」讓我更加好奇,所謂絕望與幸福並存的景象是什麼?
書中收錄六則短篇,朝井遼就像擷出六段人生切片,擺到顯微鏡頭下讓讀者細細觀看、體會。每一篇主角的身分都不同,各自擁有他們的苦惱和困境。乍讀也許看似平淡,但每篇文字皆是慢慢醞釀、累積,一層層剝開深入角色內心,直到最後一刻情感一湧而出,在讀者心裡留下無窮的後勁。
〈健全理論〉以獨特又準確的比喻,將現代社會譬為充滿健全理論的工廠,劃分正常與不正常、幸福與不幸福。但這世界上,有著無法光靠健全理論活下去的人。
〈流轉〉的主角在人生的重大選擇路口,因為一場久違的樂團LIVE,想起年輕時曾經熱愛過、逃避過的人事物。家庭、工作、夢想、過去、現在、未來……到底要面對哪個方向,才能活得無愧於心呢?每個詰問都重重敲擊著內心。
〈前往七分二十四秒〉描寫一個毫不起眼的派遣員工,每天踩著相同的腳步、走在相同的路上,卻在被迫離職之際,遇見了出乎意料讓人安心的瞬間。
〈起風了〉描述工作時面對利益和理想的衝突,其實沒有正確答案。〈痛是必然〉將成年以後無法輕易說出口的辛苦,藉由另外一種形式發洩出來。最後一篇〈籤〉,將人生比喻為無法轉場的舞台劇,總是抽到下下籤的主角看似過得不如身邊人幸運,但只要把所有下下籤的籤詩綁在一起,就能夠綁成足以將人生打包成美好禮物的緞帶。
我們到底該以什麼姿態去活?朝井遼透過《無論如何都要活著》六個故事給出的線索是,唯有活著,去體驗、去感受,才有機會找到問題的答案。相信無論是誰都能從故事中看見自己掙扎的身影。
《無論如何都要活著》這句書名,是體會過真實苦澀以後,不得不繼續走下去的心聲,是對於現代社會最深刻的觀察與書寫。總有一天,我們都會理解絕望與幸福並存的個中滋味。
也因此,當他在文壇出道十年,同時也是跨過三十歲關卡的時刻,推出《無論如何都要活著》這部作品,便令人相當期待他會如何書寫這個已經在社會上體會過許多滋味、偶爾感懷青春、多數時候內心充滿無奈的人生階段。
尤其看到日本導演是枝裕和讀了本書之後所下的評論:「十年後再次翻開這本書,我一定會這麼想──當時我們確實身在『絕望』與『幸福』的面前,不得不活下去。」讓我更加好奇,所謂絕望與幸福並存的景象是什麼?
書中收錄六則短篇,朝井遼就像擷出六段人生切片,擺到顯微鏡頭下讓讀者細細觀看、體會。每一篇主角的身分都不同,各自擁有他們的苦惱和困境。乍讀也許看似平淡,但每篇文字皆是慢慢醞釀、累積,一層層剝開深入角色內心,直到最後一刻情感一湧而出,在讀者心裡留下無窮的後勁。
〈健全理論〉以獨特又準確的比喻,將現代社會譬為充滿健全理論的工廠,劃分正常與不正常、幸福與不幸福。但這世界上,有著無法光靠健全理論活下去的人。
〈流轉〉的主角在人生的重大選擇路口,因為一場久違的樂團LIVE,想起年輕時曾經熱愛過、逃避過的人事物。家庭、工作、夢想、過去、現在、未來……到底要面對哪個方向,才能活得無愧於心呢?每個詰問都重重敲擊著內心。
〈前往七分二十四秒〉描寫一個毫不起眼的派遣員工,每天踩著相同的腳步、走在相同的路上,卻在被迫離職之際,遇見了出乎意料讓人安心的瞬間。
〈起風了〉描述工作時面對利益和理想的衝突,其實沒有正確答案。〈痛是必然〉將成年以後無法輕易說出口的辛苦,藉由另外一種形式發洩出來。最後一篇〈籤〉,將人生比喻為無法轉場的舞台劇,總是抽到下下籤的主角看似過得不如身邊人幸運,但只要把所有下下籤的籤詩綁在一起,就能夠綁成足以將人生打包成美好禮物的緞帶。
我們到底該以什麼姿態去活?朝井遼透過《無論如何都要活著》六個故事給出的線索是,唯有活著,去體驗、去感受,才有機會找到問題的答案。相信無論是誰都能從故事中看見自己掙扎的身影。
《無論如何都要活著》這句書名,是體會過真實苦澀以後,不得不繼續走下去的心聲,是對於現代社會最深刻的觀察與書寫。總有一天,我們都會理解絕望與幸福並存的個中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