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21.10.25
不恐龍大法官RBG:一位堅持用憲法「擁抱」弱勢人民的法律鬥士
文/麥田編輯部

她是露絲‧拜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erg),被喜愛她的年輕人暱稱為「聲名狼藉的RBG」(Notorious R. B. G.)。二○二○年九月十八日,高齡八十七歲的她因胰腺癌在華府家中病逝,結束了她影響美國性別平權甚?的一生。
金斯伯格在一九五○年代進入哈佛法學院時,全班女生只有九個,男生有五百多個,院長在始業式上當眾問她:「為什麼你要來哈佛法學院,占掉一個本來可以給男生的名額?」她答道,因為瞭解丈夫的工作對妻子很重要。這回答在當年儘管算得上幽默得體,但問句中的歧視如今亦是不言自明。後來因為丈夫畢業後在紐約找到工作,金斯伯格跟著到紐約,轉到哥倫比亞大學讀法學院最後一年,當時的她已為人母,要一手抱孩子、一手寫論文,但畢業時仍以優異成績和另一位同學並列第一。一九六○年,金斯伯格應徵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法官助理卻遭到拒絕,只因最高法院大法官弗蘭克福特說他還沒準備好接受女性擔任法律助理。雖然找工作四處碰壁,然而她並不氣餒,轉而以哥大訪問學者的身分到瑞典研究瑞典法,回國後開始在大學任教,後來又加入知名的非政府組織「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擔任辯護律師,從此開啟了她這一生為婦女權益奮鬥的路途。一九八○年,她被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任命為華盛頓特區聯邦上訴法院法官;一九九三年,又被後來的總統柯林頓任命為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直至二○二○年逝世,任期長達二十七年。
在這二十七年的任期中,金斯伯格從一開始被認為「可能對立場模糊的中間派過於友善」、「最高法院裡最克制的大法官」、「永遠謹守司法最小主義」,到後來搖身一變,變成了反對派領袖「聲名狼藉的RBG」,這之間不僅經歷了最高法院人事的變遷,也有她個人立場的微妙轉移。如今,她不但成為這個時代中最具啟發性的美國偶像,也被視為美國歷史上對憲法變革最具影響力的人之一。《「我反對!」不恐龍大法官RBG第一手珍貴訪談錄》是金斯伯格的好友傑佛瑞‧羅森對她多年來所做的訪談集結,裡面每一句發人深省的話語都完全出自金斯伯格本人,並經過她的多次編輯修訂;除了回顧分析許多經典判決,訪談中的精采提問也讓大家更理解金斯伯格看待憲法的思路。要瞭解這位偉大的法律女王如何一點一滴改變社會,如何看待自由、民主,法治,甚至是愛與生命,本書是不可多得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