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21.12.06
天地無私,其實處處都是祝福:蔣勳《歲月,莫不靜好》、《歲月無驚》
文/時報編輯部
每天下午,我們接收來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最新通報,盯著當日消息,心情跟著起起伏伏。五月到七月,全臺進入三級警戒,許多無常突然近在眼前。
兩年來,蔣勳老師也跟我們一同受到世局的劇變,前後歷經了回臺隔離、三級警戒的「隔絕」狀態。他在新書中梳理自身的心情:
「災難過後,如果倖存,謝天謝地;我們會知道珍惜,知道歲月靜好,平常無事,才是真正的幸福。原來『歲月無驚』,是可以一整天坐在屋簷下看鳥雀啄食地上的芒果,一整天看山頭雲舒霧卷,看日升月恆……」
兩千年前,詩歌詠唱的生活日常,是用「靜」來形容「好」。蔣勳的文字,提醒我們珍視當下得來不易的「平安」,誠哉斯言:
「要有多麼虔敬的珍惜,才會感謝此時此刻平常生活裡,無驚慌,無恐懼的『靜好』。」
即將邁入下一個新年,蔣勳推出《歲月,莫不靜好》、《歲月無驚》,整理這兩年的隨筆文字,「節氣是時間延續的智慧」,兩書再度以節氣作為核心命題,《歲月,莫不靜好》以芒種開展,以2020冬至作結;《歲月無驚》則以節氣小寒接續,收束於2021年秋分。
寫作期間遇上了本土疫情爆發,蔣老師決定留在東部縱谷,足足度過了四個月「息交絕遊」的生活。他該如何面對這一段日子?且看他花更多時間在田野中漫步,看山、看季節的變化,親近植物與動物,更深入認識自己,因而收穫許多人生感悟。回望這段歲月,他對我們闡發耐人尋味的思考:
「息交絕遊是回來跟自己在一起。孤獨是跟自己在一起,可以見天地見眾生。」
「原來隔離也不是隔離,節氣歲月迭次而來,我們並沒有錯過什麼,並沒有錯過『莫不?好』的每一個日子。我們並沒有隔離,仍然日復一日,和大山在一起,和長河在一起,和季節一起感覺榮枯風雨;和日月一起晨興夜宿,和雲一起舒卷倘佯,和大地在一起,承載喜樂,也承載憂愁,承載歡欣,也承載傷痛。」
疫情究竟何時停止?有人說新冠病毒不會消失,會一直變種。如果永遠不會消失,那我們就學習如蔣老師轉念一想,「學習與它和平相處」。
原來,疫情能讓人們藉此停下來、慢下來,回來真正認識自己,從敬重最微小的生命開始,更加謙卑與寬容,方能覺察「天地無私,其實處處都是祝福」。
祈願山川無恙,人世和諧平安。《歲月,莫不靜好》、《歲月無驚》是獻給辭別舊歲的我們,一份最美好的禮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