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1.12.13
把細節當成生活,把生活過成細節的德國人
文/大是文化編輯 蕭麗娟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德國人「嚴謹」這個標籤已經深深的刻在我們的腦海中。提到德國工藝,常有的印象就是設計精密、工法細膩、品質保證的印象。但你很可能不知道,現在享譽世界的「德國製造」(Made in Germany)曾是帶有侮辱性的符號。
在英國、法國完成工業革命時,德國還是個農業國。在二十世紀早期,仿冒在工業化較晚起步的國家(如德國)中很常見,但山寨很難確保品質,於是英國議會在1887年時通過對《商標法》的修改,刻意要求德國進口貨必須註明,用意即在告訴它們的國民:這是德國貨,請小心!
但是如今,在這個人口只有八千多萬的國家,竟有兩千多個世界級品牌和一千多個世界隱形冠軍,是什麼原因翻轉了「德國製造」?
資深媒體人、歐洲深度研究者葉克飛,多年來走訪德國數次,書中描繪了德國及其居民對生活和生產各個方面的細節的關注和追求,大至房屋、汽車,小至鉛筆、香腸,無不體現出其對細節的精益求精。
例如在德國,組裝一輛保時捷只需9小時,但檢測和測試需5天,出廠則要幾個月;朗格的鐘錶師至少須學3到7年才可參與製作,每個錶的製作時間最少6個月;德國刀具的工序起碼四十多道;製作一個行李箱需用兩百多個零件;就連個小香腸、黑森林蛋糕,也有嚴格的標準和生產流程。
在德國,沒有哪家企業是一夜暴富,許多企業少則幾年,多的則有上百年歷史。且多數德國企業不貸款、不上市,專注於技術。所以德國的產品也不打價格戰,不與同行競爭,因為打價格戰可能會讓整個行業都陷入惡性循環。「德國製造」的優勢在於它的品質、解決問題的專有技術,以及優秀的售後服務,而這些都不可能在「物美價廉」的情況下發生,而這也是值得凡事講求CP值心態的我們,好好省思、學習的地方。
在英國、法國完成工業革命時,德國還是個農業國。在二十世紀早期,仿冒在工業化較晚起步的國家(如德國)中很常見,但山寨很難確保品質,於是英國議會在1887年時通過對《商標法》的修改,刻意要求德國進口貨必須註明,用意即在告訴它們的國民:這是德國貨,請小心!
但是如今,在這個人口只有八千多萬的國家,竟有兩千多個世界級品牌和一千多個世界隱形冠軍,是什麼原因翻轉了「德國製造」?
資深媒體人、歐洲深度研究者葉克飛,多年來走訪德國數次,書中描繪了德國及其居民對生活和生產各個方面的細節的關注和追求,大至房屋、汽車,小至鉛筆、香腸,無不體現出其對細節的精益求精。
例如在德國,組裝一輛保時捷只需9小時,但檢測和測試需5天,出廠則要幾個月;朗格的鐘錶師至少須學3到7年才可參與製作,每個錶的製作時間最少6個月;德國刀具的工序起碼四十多道;製作一個行李箱需用兩百多個零件;就連個小香腸、黑森林蛋糕,也有嚴格的標準和生產流程。
在德國,沒有哪家企業是一夜暴富,許多企業少則幾年,多的則有上百年歷史。且多數德國企業不貸款、不上市,專注於技術。所以德國的產品也不打價格戰,不與同行競爭,因為打價格戰可能會讓整個行業都陷入惡性循環。「德國製造」的優勢在於它的品質、解決問題的專有技術,以及優秀的售後服務,而這些都不可能在「物美價廉」的情況下發生,而這也是值得凡事講求CP值心態的我們,好好省思、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