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2.01.19

真心去完成一件作品,從來都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文/是日文化總編輯 杜佳玲
其實最初書籍開始企劃的時候,並不是這樣的書名,而是比這個情緒更強烈千倍百倍的。雖然我很能夠理解作者Peter Su的心情,這些年看著他一路走過,常常會想:「為什麼一個人這麼努力生活、努力工作,換來的卻是別人的冷言冷語呢?」

這些年經歷眾多網路上的霸凌,他始終不曾為自己說過一句話。他以為只要自己裝作若無其事,那些人、那些話就不能夠傷害他。但是,他低估了言語的殺傷力;原來,那些傷害一直存在。這本新書,是他的自白書,也是一個他面對自己脆弱的起始。

所以這一次在書籍的整體設計上,Peter說:「以往都是我自己設計,好像都已經有了一個固定模式,既然在文字上已經是新的嘗試,封面與文字排版上我也想突破,所以能不能找新的設計師來合作看看。」

在Peter經紀人Henry的推薦下,我們找了百墨設計的Darren合作。在這之前,Darren並沒有看過Peter的作品,只隱約知道他是網路上有名的作家。剛開始接洽時,身在年底結案地獄的Darren,並沒有意願要承接整本書的設計工作,他直白地跟我說:「我先讓你知道一下,其實年底我們的案量已經滿了,新的案子我都推掉。但是Henry有請我多幫忙,所以我現在只能承諾你的是,幫你們做內頁開版。對我來說,封面等於主視覺,我的暗箱(思考)作業時間會很長,根據你給我的截稿時間,可能無法辦到。但我也希望可以更了解這個作家,所以麻煩寄兩本以前的書給我參考。」

於是我準備了Peter過往的書,以及還沒有完成潤稿的新書稿,提供給Darren參考,同時也做好心理準備,萬一Darren看完書稿還是沒有感覺,可能還是要去求作者自行設計了。當我將溝通結果告訴作者的時候,Peter只是黯然說了一句:「說不定,他也是討厭我的那群人之一。」

聽到Peter說的話,我其實心裡很難過。明明就是個努力到連睡覺時間都很少的人,但依舊還是有很多的人,僅靠片面的聽聞與認識,就斷定他這個人,是否有點不公平呢?但當下我也只能安慰他說:「我覺得他是真的不認識你啦!我們先等內頁版面設計出來再說,好嗎?」

設計稿出來後,Darren要求開一個視訊會議,當下我也邀請作者一起,這次會議完全跟上次氣氛不一樣,Darren呈現出與之前完全不同的熱情:「內頁的開門頁,我設計了一扇門,象徵讀者即將要開啟你的內心世界。每個篇章的開門頁圖形,都有著不同的意涵。」

說到這,我跟Peter已經點頭如搗蒜,這正是我們要的,心裡正默默可惜Darren沒時間幫我們完成封面概念時,卻聽到Darren說:「在我設計內頁的時候,突然有封面的視覺意象閃過腦海,我想我可以承接這個部分,這樣就省去了很長的暗箱時間。但是還是需要再給我一些時間才行。我現在初步是想說承接『門』的這個概念,用一樣的長型在封面上呈現出名片意象,讓讀者能夠重新認識『蘇彼得』這個作者。因為看完你的書,我想要幫你平反,我很喜歡你的文字,但是以前的書,大多以圖為主。這一次,我能不能大膽的讓文字為主呢?」

聽到這裡,Peter跟我相看一眼,立刻說:「當然可以!」本來就是想要做全新嘗試,既然如此,何不放手一試。

第三次視訊會議,我們看到了完整的作品~白色燙印版書衣,除了設計概念,Darren也特別說明整個製作要注意的事項:「封面的文字要燙黑、然後名片的部分要壓凸,建議要選用長纖模造紙,才能完整呈現整個設計的氛圍。」

聽到燙黑加壓凸加美術紙,身為出版社方的我,心裡開始忐忑。這樣的工序不僅是貴,其中風險還很大,只要稍有不慎,就會出很大的問題。但是當下我沒有跟Peter說。我想的是,都還沒有真正試過,怎麼知道路能走多遠呢?

果然,當我跟印刷廠溝通這個書衣的工序時,得到了非常焦慮的回覆,不管我怎麼追問,都問不出肯定的答案。因為壓凸本身就是一個風險極大的工序,雖然選好了紙,但磅數能不能壓出想要的效果,或是紙張特性如果不合適,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其實沒有人能回答我。

我壓抑著自己不安的心情,持續往下進行。白色書衣的封底文字因為字級太小,燙黑會糊掉,所以先做了四色印刷;這一關過了,然後開始燙黑~燙黑也過關了,最後的壓凸工序即將來臨時,我收到了Darren的簡訊:「如果壓凸效果不好,你記得要停機,重新出模。」

看到這段文字,基本上已經把神經瀕臨崩潰的我擊潰。因為海外通路很希望農曆年前可以上市,所以一直很在意出貨進度,我根本沒有停機的時間,也就是說,完全不能有失敗的機會。當下我只能望天,畢竟我只會編書,不會鑄模啊!幸好,壓凸一次就過關了,出來的效果正是我們所想的。在Peter和我的驚呼聲中,完成了這一次最難的工序。

真心去完成一件作品,從來都不是件簡單的事情,而是由許多細節不斷堆疊而成,途中遇到的經歷或許無法件件樁樁都向外人道,但皆化作難以磨滅的養分,灌注於這本書中。這一次,希望你能藉由Peter這本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新書,從心出發,重新認識『蘇彼得Peter Su』。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