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2.01.31

別讓數位科技制約我們的生活

文/時報出版編輯 陳映儒
手機鬧鐘響起,伸手以四十五度角、從熟悉的床角拿起它時,看到Facebook、Instagram和Line的訊息通知,還沒來得及清醒,先點開這些軟體滑過一輪;看到昨晚睡前追劇用的平板電腦平躺在床邊,順手接上充電線。放下平板電腦後,終於進入起床模式,但手機依然「黏」在手中,伴隨著進入浴室,怎麼可以錯過幾分鐘的「儀式感」呢?終於結束梳妝打扮,即將通往上課或上班的行程,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無論有沒有座位,通訊軟體一定要看過一輪,偶像歌手的前妻凌晨再度發文了;等早餐的過程中,手機瀏覽不會停止,一早就要和三五好友閒聊幾句,詢問有沒有「追到」八卦;一到辦公室,電腦開機後立刻處理電子郵件。然而,一邊吃早餐,一邊工作的過程,有許多郵件陸陸續續進來,老闆整天傳訊息說要開會,不時打斷手邊的進度;終於到了下班時間,一如往常地徒步走向捷運站,剛上車就收到工作的訊息和電子郵件,正猶豫該不該處理時,朋友傳訊息說要去吃火鍋;到了店內,大家一如既往地邊吃邊滑手機;回到家,梳洗完畢後,拿起平板繼續追劇,終於看完佳評如潮的《華燈初上》,緊接著馬上跳出其他影劇的推薦清單,天哪!到底要不要讓人睡覺。決定先上網搜尋簡介,最後又跑出許多推播廣告。終於,眼睛感到疲憊,默默放下平板,閉上雙眼,雖然這時Line又響起……不管了,明天再處理吧!

上述的劇情是否充滿「即視感」?彷彿是以你的第一人稱刻畫出來的畫面?沒錯,這就是現在一般大眾的生活。其實各位應該都見識過演算法和推播的力量,一旦點選某件商品,無論下單與否,之後便會出現大量相關的產品廣告。從起床到上床,幾乎無時無刻離不開數位科技,這些只是其次,更恐怖的地方是,你的個人資料早就被散發各處。請仔細回想,每次下載軟體,顯示合約規範時,你是否認真詳讀過一次?相信是沒有的,其實很多魔鬼就藏在細節裡。我們的個資往往就在這麼不經意的時刻,如同薩諾斯彈手指的瞬間,從自己的手中送了出去。你能說這些公司詐欺嗎?嚴格說起來沒有,是我們自己勾選「同意」。數位科技帶給我們許多便利性和娛樂價值,但同時讓我們失去「時間自主權」和「人生控制權」,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彷彿都和它們密不可分,一整天下來,扣除睡眠時間,任何事情都與它們連結在一起。

科技主導我們的生活方式,不知不覺中,節奏與步調快到讓人難以掌握,未來會朝向何處發展無人知曉,種種數位裝置與平臺令人深陷其中而難以自拔。《數位監控:我們如何拿回均衡的科技生活》的作者羅布‧基欽(RobKitchin)和阿里斯泰爾‧弗瑞瑟(AlistairFraser),喚醒我們追求數位生活的平衡,提出務實可行的步驟,透過「個人」與「集體」的慢運算行動,取回時間「自主權」和人生「控制權」,擺脫數位科技的制約。不是要我們完全放棄數位科技,而是必須找到一條更溫和、更有效率的數位化方式的道路。COVID-19的封鎖下,其實為我們開啟實踐「慢運算」的良機,更能審慎思考生活和數位科技的平衡,無論這場危機過後會轉變為怎麼樣的社會,數位科技仍然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基礎,因此,這時更需要數位化未來的道德。一起體驗「慢運算」的生活,重新收回數位生活的控制權,實踐更均衡的數位社會。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