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2.02.07
山居的龍應台,用走路實踐獨處,與內在的自己對話
文/余宜芳(時報文化出版特約總編輯)
身為讀者,我們看過龍應台的多種面向,犀利的文化評論、溫暖的親情散文、富有地方神秘色彩的小說——,但這次,她帶來新的驚喜:畫畫的龍應台。幾年的山居歲月,除了寫作,她愛上了電腦繪圖,新書《走路》呈現了18幅親手電繪的作品,搭配40則自然哲思散文。在新年伊始,帶著讀者和她一起《走路》。
自屏東潮州移居到台東都蘭山腳後,龍應台更忙了,忙著買鋤頭、電鋸,學習種花種果樹,穿著雨鞋踏查水路、到鄰居家砍竹子 ──,過著一點兒也不浪漫的「半農生活」。如同她在臉書專頁寫道:
「如果把山居只想像成浪漫的花前月下、蝶飛鳥鳴,你就真的錯了。
只有浪漫,不要移居。──
真實的是,花前有虎頭蜂,月下有青竹絲,蝶飛處有毛毛蟲掉到你的脖子上,鳥鳴時蜘蛛爬進了你的浴室。
大自然無時無刻不在挑戰你虛無縹緲的、自以為是的、不堪一擊的所謂浪漫。」(都蘭山中野書(106)
但正是這樣真實的不浪漫,孕育了這本新書的養分。編輯過程中,常聽到她說:「我真的是一點兒也不會畫畫。」但沒多久,又交出一幅幅深具獨特韻味的作品:長得像外星人的昆蟲、苦瓜與貓、飯糰攤的女老闆、荒村的神祕廢屋──每一幅畫都在?故事。
當然,龍應台的文字永遠不會讓人失望。人人都會走路、天天都在走路,但我們真的會走路嗎?試過心無旁鶩、專心致志帶著「內在自我」走路嗎?書中,她提出了30則走路的獨處實踐:去走一條沒走過的路、走進一方田裏、走進一個陌生村落;去做一件從前沒做過的事、認識一些從前不認識的人。透過走路練習獨處、享受獨處,並在獨處中傾聽自然,與內在的自己對話。
自屏東潮州移居到台東都蘭山腳後,龍應台更忙了,忙著買鋤頭、電鋸,學習種花種果樹,穿著雨鞋踏查水路、到鄰居家砍竹子 ──,過著一點兒也不浪漫的「半農生活」。如同她在臉書專頁寫道:
「如果把山居只想像成浪漫的花前月下、蝶飛鳥鳴,你就真的錯了。
只有浪漫,不要移居。──
真實的是,花前有虎頭蜂,月下有青竹絲,蝶飛處有毛毛蟲掉到你的脖子上,鳥鳴時蜘蛛爬進了你的浴室。
大自然無時無刻不在挑戰你虛無縹緲的、自以為是的、不堪一擊的所謂浪漫。」(都蘭山中野書(106)
但正是這樣真實的不浪漫,孕育了這本新書的養分。編輯過程中,常聽到她說:「我真的是一點兒也不會畫畫。」但沒多久,又交出一幅幅深具獨特韻味的作品:長得像外星人的昆蟲、苦瓜與貓、飯糰攤的女老闆、荒村的神祕廢屋──每一幅畫都在?故事。
當然,龍應台的文字永遠不會讓人失望。人人都會走路、天天都在走路,但我們真的會走路嗎?試過心無旁鶩、專心致志帶著「內在自我」走路嗎?書中,她提出了30則走路的獨處實踐:去走一條沒走過的路、走進一方田裏、走進一個陌生村落;去做一件從前沒做過的事、認識一些從前不認識的人。透過走路練習獨處、享受獨處,並在獨處中傾聽自然,與內在的自己對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