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2.09.19

人依賴什麼而活

文/時報出版文學線編輯 張瑋庭
在莎莉‧魯尼以《聊天紀錄》與《正常人》成為家喻戶曉的作家後,她的新作《美麗的世界,你在哪裡》自然備受期待,而她不負眾望交出一本更卓越的作品。魯尼在這本新書回應了自己對於寫作與小說本質的詰問,並再次觸碰當代年輕人對生活困境下意識逃避的普遍現象。

魯尼曾經在一場訪談中,提到自己從未寫過獨自一人生活的角色,她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感興趣。小說從主角之一的艾莉絲搬到距離都柏林車程僅三小時的西愛爾蘭鄉鎮展開敘述,而她和好友愛琳兩人的電子郵件是推動情節的重要橋梁。全書圍繞著四個角色發展,透過他們的互動,我們得以掌握他們既有的關係與嶄新的關係。

聲稱彼此是摯友的兩人,從不打電話,也不傳訊息,只是以電子郵件和對方聯繫。兩人在一封封長長的信件中,交換對當代社會的思辨以及各自與另一名男性友人的互動,隨著故事進展,我們得以看見前一刻她們與男性友人關係的變化如何作用在下一刻她們回覆彼此的信件之中,有時激昂有時善感,而她們之間的書信交流亦使她們的友誼產生變化。

為什麼非得是電子郵件而不是社群軟體?書中描寫菲力克斯赴艾莉絲之邀前往義大利旅行,當艾莉絲為新書跑宣傳行程時,菲力克斯漫步羅馬街頭,隨手拍了幾張街景上傳聊天群組,卻只換來友人揶揄,沒有人關心他在義大利做什麼、經歷什麼。倘若艾莉絲只是上傳一張濱海別墅照片,他人不僅不會瞭解她實際生活的狀態,甚至可能曲解真相,這恰好是艾莉絲自我厭惡而逃離城市的原因之一。在快速變動的當代,使用電子郵件作為溝通媒介似乎顯得老派,但對身為文字工作者的兩人而言,透過這種純粹線上寫作形式,才能夠完整表述生活與想法,維繫情誼。書信,讓我們清楚掌握主角的個性,瞭解他們的價值觀以及隱藏在話語底下更深層的意涵。

信件從文明的崩潰一直談到美學經驗,她們眼中塑膠是醜陋的、美妝無法定義美,她們透過反覆談論何謂美的經驗,喚起美曾經帶給自己愉悅的記憶,進而察覺自己從何時開始對生活失去感受。美的經驗之所以重要,在於美是需要主動感受,當事物喚起人感受到美的頻率,便能使人感受到愉悅。

魯尼筆下的角色步入社會之後,無論成就高低、財富多寡,他們同樣會對生活感到挫折與失落,然而世故成熟的年輕人,同樣也擁有更多知識與經驗面對生命的困惑與兩難。當她們談美,也是在談愛。究竟我們該如何重新對生活產生渴望、產生美的共鳴,我們該如何愛人?魯尼說過,愛情與友情,是值得她傾盡一生探索的議題。這本書便是她帶著小說家的使命,為那些活得很累卻依然渴望幸福的人而寫。當人開始去愛別人,那麼他也就會愛自己。這樣的人性,難道不有趣嗎?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