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2.10.10

蘇格拉底不在深夜的加油站裡,你唯一的導師就是你自己

文/洪尚鈴(采實文化編輯)
「這故事是關於我的,但這條路屬於所有人。」於是,十多年前以《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暢銷全球的丹.米爾曼再次說起故事,只是這一次,他說的是自己的故事……

初收到書稿時,我以為這只是本暢銷作家的個人回憶錄,但越讀,我越發現不只是如此。正如他在臺灣版新序所言,這個故事不只是某個名為「丹.米爾曼」的個人故事,而是以四種不同方式追求個人與靈性成長的真實故事。丹正好成長於嬉皮文化盛行的1960年代,當時的人由於外在世界的不安定(對戰爭的質疑、對政治的不信任),轉而追求心靈和生活方式的解放,也促成了各式心靈成長課程、心靈導師的興起……等等,以上這段描述,不覺得跟現在有異曲同工之妙嗎?

如今,在成功至上的社會裡,透過宗教信仰或是各種心靈課程,如冥想正念、頌缽音療、禪繞畫、默觀營等,學習如何讓心安定下來,似乎已成為現代人的必修課。然而,什麼才是真正對自己有效的呢?怎麼判斷這位師者是指引之光,還是招搖撞騙呢?當自我追尋變成另一種追求績效的變體,是不是失去了「安定內在」的初衷呢?



丹.米爾曼的一生,說起來相當傳奇,他曾是名運動選手,在比賽場上、練習場上不斷追求外在的勝利(他曾是世界彈翻床冠軍),但當他手握最想要的那個獎盃時,他反而感覺空虛:他是還有奧運夢,但那只是另一場「勝利」,拿到了以後他就滿足了嗎?於是,他轉而追求內在的提升,在二十年間他陸陸續續追隨了四位心靈導師。

在「教授」的課程中,靈性就像是一種外語能力,只要你按部就班學習,從初階到高階,慢慢累積就會獲得。相反地,有些人可能更傾向追隨一個已經抵達最高境界的「大師」,我們相信只要學習他的生活方式、感受他的思考模式,就讓自己能更靠近「開悟」的境界。

又或者,我們不談靈性,只談如何「提升自我、找到人生的路」,「武僧」將想傳達的深遠道理包裹在淺顯易懂的故事或可見的練習裡,同樣吸引了一批更實際的信徒們。過程中,丹越來越走向實用主義,於是他找到了「聖人」,他主張比起「我想什麼、我感覺什麼」,而重要的是「我做了什麼、我活出了什麼樣子」,重要的永遠是當下的行動。

也是直到此刻,他終於發現以前的他追尋勝利,現在的他追尋靈性體驗,從外在轉到內在,似乎更「提升」了,其實本質上都是相同的──都是在追求更高的層次、更好的自己。這種追求很容易讓人迷惑於新的說法或更厲害的大師,卻忘了提升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對某些人來說,學習或追隨某個權威可以抵銷對未來的焦慮,卻無法讓你真正不再焦慮。能讓你不再焦慮的,只有你自己。

這不是一個心靈導師闡述如何如何脫世俗的觀點的書,相反地,這本書全然誠實地揭露了他如何從四位導師身上學習,並轉化出自己的理論的故事。
這不是一個暢銷作家美化自己一生的書,相反地,他盡量將每本書的靈感來源交代清楚,也不避談他磕磕碰碰的人生經歷。
這更不是一個人如何透過追隨某人或某人的觀點而獲得功成名就的故事,而是透過他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自有安排,你唯一的導師就是你自己。

當你找到了自己的道路,明白自己人生的意義,你就不需要任何權威的聲音告訴你該往何處去。因此,蘇格拉底不在深夜的加油站裡,而是在每個人的心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位看似瘋狂卻睿智的蘇格拉底,他的建議可能很荒謬、很莫名或感覺毫無幫助,但最後卻會發現無論好事壞事,都是當下最好的安排。

蘇格拉底會告訴你一切,你只需要傾聽。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