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2.10.31
所謂天才,只是把強項發揮到極致
文/任性出版編輯 連珮祺
小時候,我很喜歡讀人物傳記,不管是文學家、政治家、科學家,只要是有名的人,我都想知道他們為什麼會成為我所看到的那個樣子。不過,以前讀的人物傳記情節相對八股,充滿「努力不懈就能成功」的思想,不免讓人懷疑真是這樣嗎?而這本書,提供了另一個看待他們的路徑。
我們印象中的科學家,要不是相當聰明,好像一出生就懂這個世界的所有真理,就是相當古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無人能理解。事實上,這兩種極端都是非常少數,大部分的科學家,其實都是僅有某方面的專才,努力鑽研之後才成為頂尖人士。有句話說:「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就是這些科學家的真實寫照。
例如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例子:數學家魏爾施特拉斯,被譽為「現代分析之父」,可以想像他在數學方面成就斐然。但他真正成為數學家時,已經40歲了(很多天才型數學家都沒活到這個歲數)。在那之前,他當了15年中學老師,不只教數學還要教體育,但他利用課餘休息時間研究數學,才能在40歲時發表成果、被數學界看見。
此外,科學家也不全都是孤獨的。書中我最喜歡的例子是物理學家理查.費曼,他曾參與美國製造原子彈的計畫,看起來是非常「純正」的物理學家;但他對第一任妻子一往情深,非常浪漫:費曼的妻子得了肺結核,被宣判只剩下約五年壽命,而他不顧家人反對,堅持要與她結婚,甚至還把妻子從醫院「偷」出來私奔。
科學家的真實生活,不論是他們努力的過程,還是生活的細節,其實都形塑他們成為「天才」,但在以往傳記作品中常被忽略。讀完本書,也許我們能回頭看看自己身上的強項,努力成為下一個天才!
我們印象中的科學家,要不是相當聰明,好像一出生就懂這個世界的所有真理,就是相當古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無人能理解。事實上,這兩種極端都是非常少數,大部分的科學家,其實都是僅有某方面的專才,努力鑽研之後才成為頂尖人士。有句話說:「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就是這些科學家的真實寫照。
例如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例子:數學家魏爾施特拉斯,被譽為「現代分析之父」,可以想像他在數學方面成就斐然。但他真正成為數學家時,已經40歲了(很多天才型數學家都沒活到這個歲數)。在那之前,他當了15年中學老師,不只教數學還要教體育,但他利用課餘休息時間研究數學,才能在40歲時發表成果、被數學界看見。
此外,科學家也不全都是孤獨的。書中我最喜歡的例子是物理學家理查.費曼,他曾參與美國製造原子彈的計畫,看起來是非常「純正」的物理學家;但他對第一任妻子一往情深,非常浪漫:費曼的妻子得了肺結核,被宣判只剩下約五年壽命,而他不顧家人反對,堅持要與她結婚,甚至還把妻子從醫院「偷」出來私奔。
科學家的真實生活,不論是他們努力的過程,還是生活的細節,其實都形塑他們成為「天才」,但在以往傳記作品中常被忽略。讀完本書,也許我們能回頭看看自己身上的強項,努力成為下一個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