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23.02.01

真誠魚販兼共鳴系作家 ——林楷倫 不凡文筆觸動人心

文/林舜婷

「偽」魚販的真實人生 觀察社會的生存指南


《偽魚販指南》一書為榮獲各大文學獎的作家林楷倫所撰寫的第一本書,該書內容活靈活現地描繪了魚販日常以及讀到研究所還得賣魚的家事,細膩絕佳的文筆真切刻畫出社會中的大小事,讓不同職業、年齡的讀者都能產生共鳴,獲得了各界書評好獎,如此輝煌的佳績絕非一時運氣,對文學的天賦與努力再加上深刻的人生體悟,都讓林楷倫的寫作能量一觸即發。

「偽」魚販的特殊視角 看盡魚市裡的形形色色


2016年的林楷倫還未成為炙手可熱的作家,而是資深魚販兼二寶爸,彼時的他一天要工作16個小時來還清父親的鉅額賭債,摩羯座的他理性規畫起未來,想到賣魚不是能做一輩子的事,認為要再有個副業,原先就擅長唸書且對寫作有興趣的他決定加入「想像朋友寫作會」,這也是促成《偽魚販指南》成形的原因之一。

生活的一半是魚販的他,將收錄在《偽魚販指南》書中的〈尿尿樹〉初稿分享在「想像朋友寫作會」的粉專上,這篇生動有趣的魚販社交文讓寶瓶文化的朱亞君總編輯一眼識中,立即就找他出書,對此他也再三提即對亞君姊的知遇之恩。林楷倫的出書之路,不同於現今有些作家要先經營社群才會有出版社找上門,忍不住詢問林楷倫老師是否原本就有拿獎或出書的寫作計畫。

「完全沒有想到這麼多欸!當初覺得亞君姊應該是要找我寫散文,所以蠻掙扎的,畢竟我在『想像朋友寫作會』就是以小說為起點,離開家庭也才兩三年,寫散文很難不聊到家庭,那時候還沒有想要寫這塊。」

不過,最後讓林楷倫改變主意以散文出發的仍是自己,他提及希望將魚販這個職業推向不同生活面向的讀者,以〈尿尿樹〉這篇魚販忙裡偷閒的散文而言,許多上班族也有工作空檔閒聊的茶水間、抽菸後巷等日常,精準地描繪讓讀者共感又同時覺得陌生的一隅,再加上不是真的熱愛魚販一職,卻無奈置身事內的「偽」魚販特殊視角,這讓他太理解魚市人物的一言一行精妙在何處,成就了書中魚販社會學的微妙觀察。

從賣魚到寫作 都是拿真心相剖


談起在魚市中觀察到最有趣的魚販會選誰,林楷倫老師毫不考慮地說要投給東港仔一票。書中有篇〈東港現流〉是講述賣魚非常有個性的東港仔,與對客人總是禮貌、耐心的自己可說是兩個極端的取向,東港仔的外型並不精明,但卻深諳大眾心理學,只賣中部人愛買的一兩種魚:如鮭魚搭配肉魚。除此之外,東港仔在魚攤上的冰塊也是撒的零零落落,不同於老師將冰塊鋪的整齊,還把血水處理乾淨,但東港仔大喇喇的性格一點也不影響生意。

林楷倫想起東港仔忍不住笑著說:「很多客人喜歡被他罵!就像粉絲回應著心愛的偶像一樣。嗚嗚,我還把攤位弄得乾乾淨淨,讓客人可以洗手,都以客為尊。我真的是真心純情好魚販啊!」

賣魚這樣嚴謹、專業的態度,也延伸到寫作生活當中,他寫書或是寫文學獎的速度可說是快狠準,《偽魚販指南》兩個月左右就完成了,而且書內的三大章順序完全沒有調動,把私密的家庭敘事放在最後一章也是細膩的他想做的實驗,想知道第三章是否會因為文學性太難閱讀,結果不但沒有讀者這樣反應,反而得到很多債務家庭讀者的回饋,紛紛表示感同身受。

「我想對讀者、社會大眾說的是它是不是文學,不在於文筆好壞或是用字艱深,而是它給你的東西是什麼?是否讓你感動或是被啟發?期待藉由這本書,讓更多的人尊重彼此的職業。」林楷倫說完認真地點點頭。

即使得獎仍自我懷疑 造就拿獎的前進動力


出道才三年,林楷倫已獲得8個文學獎,除了得了三次的林榮三文學獎,還有台中、台北、時報、夢花、鍾肇政文學獎,多篇獲獎內容主題大相迥異,不只是魚販生活也有餐廳文學甚至原住民、女性議題,完全可以看出他涉略的面向既有廣度又有深度,更在今年榮獲金石堂「年度星勢力作家」,正當文壇讚嘆著這顆璀璨新星時,他卻說出了第一次得獎後內心的真實想法,並非一開始就認同自己的寫作,甚至之前認為寫作是恥辱的,因為那是揉合了家庭苦楚的心情抒發,直到參加「想像朋友寫作會」後,他才知道不需要這樣想。

彼時他以〈雪卡毒〉一文獲得林榮三首獎的他,沒有高興或滿足而是自我懷疑。作家好友寺尾哲也虧他說:「吼唷!你很煩欸,你都得獎了你還想怎樣?」

林楷倫回答:「不是啊!一定會有人覺得這是運氣,我要證明自己不是運氣!」

正是他這不服輸的精神,讓他有了證明自己前進的動力,就像維持跑半馬的習慣,他也給自己訂了嚴厲的寫作目標,例如每天要寫多少字,也會在寫完之後請身邊的朋友看看是否有需要修改之處,只求讓內容更為精鍊有力,從林楷倫的作品裡不難發現,小說內文的對話雖然短,但絲毫不影響語句力道,甚至更為撼動人心,這也成了他獨樹一格的「腔調」。

「一直到了再度拿到林榮三文學獎,我才覺得對自己的寫作是有驕傲與認可的,那是一種很複雜的情結,自卑與驕傲是同時存在的,只是很少作家說出來。我的面對方式就是文學事文學解決,繼續寫作、繼續投稿、繼續拿獎。」

寫作的起點是活出自己 成為不一樣的人


與許多作家是大量的閱讀累積語感、增加靈感不同,林楷倫自謙地表示自己看的書並不算多,寫作的題材大多是從身邊取材,再加入想要探討的議題,書寫方式不是計畫性的列出大綱、結構設定,而是像演員一樣用想像進入小說世界,模擬不同個性的人物會交織出什麼火花,寫作期間也不會閱讀其他作品,因為擔心會影響風格或筆觸,變成一種精神汙染。這樣沉浸式的寫作方式,使其作品風格既獨特又強烈,在他身上看不到任何人的影子,讓人不禁揣測他欣賞的作家會是誰?

林楷倫表示:「我讀日本小說比較多,喜歡的作家有宮本輝、窪美澄。他們書中描述的世界雖然小卻很真實,語氣不帶批判或說教感,著重在讓讀者身臨其境。那我在小說中花最多力氣的就是節制自己的政治判斷,我想把是非的判斷力還給讀者,只是還原我當下看到的世界。」在他最新獲獎的〈返山〉一文裡就能看到如此的刻畫。

以往原住民文學中的角色設定大多是抗爭者,抗爭者遇到的壓迫較多也較好切入的角度,但〈返山〉中他選擇既得利益者來當主角,面對不是那麼討喜的角色與故事情節,還需讓讀者理解故事內涵其實很困難,想這麼做的原因之一是獻給泰雅族的太太,期待讀者也能感受都市原住民的孤寂,就算只有百分之一,就算不符合政治正確,但能讓讀者同理更多不同身份的人都是好的,第二則是林楷倫提及寫作起點是要當一個不一樣的人。

「想寫作的人一定是想說一個不同於別人的故事,既然如此就好好做自己,走出自己的獨特性。做好自己,學習去看別人如何看待你,不要讓人困擾就好了。」

弓魚般的人生 剪掉之後才能重生


〈弓魚〉一文是《偽魚販指南》完整成型的第一篇,文內敘述用繩子將魚弓起,才能保持「新鮮」,直到剪掉弓繩那刻才會迎來死亡。這種死不了也不算活著的狀態,像極了林楷倫仍在原生家庭賣命的日子。〈弓魚〉中提及阿公中風後的境況,敦厚善良的阿公是他書中最心疼的人,寡言的阿公總是默默承擔一切,而太太和宛若再生父母的岳父岳母則是他最感謝的人,面對女婿家中的變故,沒有一句責備只是輕描淡寫地叫他搬來住,即使大伙要一起擠在20坪的空間。

「你看我現在很開朗,好像沒事一樣,但其實我的小說是暗的,不過文學很需要這樣暗的能量,所以我能盡情抒發。在日常生活中,我以前不是那麼能感受到外界對我的好,當我離開原生家庭卸下那些不屬於我的重擔時,才開始感受到那些愛與美好。」

走過荊棘之路的他,想要讓更多的社會議題被關注,因此經常在小說挑戰不同面向的設定,榮獲鍾肇政文學獎的〈擬脹〉一文,他謙虛表示還需要大幅修改,設定也偏老套,但文內的同志欺壓與霸凌是血淋淋的存在,這需要更多的人發聲,才能讓更多的人知道。

林楷倫同時身為魚販與作家,在文學各界均獲好評,但是他並未打算以魚市人生為日後書寫主題,而是涉略了飲食文學、科幻小說、童話,甚至運動相關的題材。林楷倫在書中〈魚之占卜〉一文表示自己是停不下來的鮪魚人,誠如他想開拓的領域與關心的議題,遍布很多地方,但其實他不只是一條鮪魚,更像是文壇中從未出現過的夢幻魚種,等著讀者透過他的文字去深入更多未知的海域。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