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3.05.01

你的機智想法,就是成長難題的最佳解答

文/親子天下童書編輯 江乃欣
在大人的眼中,我們常常覺得當小學生真好,總是無憂無慮。不過,你相信小學生其實也有一肚子的煩惱嗎?

在《君偉上小學》系列「出道」的30週年,作者王淑芬同步推出了系列最終回——《君偉的機智生活》,主題便是在探討小學生的多元煩惱。舉凡長相到底重不重要?如果目睹校園霸凌該怎麼辦?做自己還是服從班級規範比較好?喜歡一個人該如何表達?以及跟同學相處到底該怎麼拿捏距離、怎麼與不同的人做溝通……等等,都是孩子們很在意,卻又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有別於《君偉的怪奇報告》等三本特別篇,《君偉的機智生活》更聚焦在校園的生活情境裡。而張君偉,這個凍齡30年的小學生代表,就要在故事裡代替小讀者們拋出各式各樣的煩惱。作者透過師生之間七嘴八舌的對話,針對10個孩子普遍都會遇到的難題和困擾,提出不同的觀點,使故事讀起來更具生活感、也更貼近現實。每篇故事最後附帶「君偉的機智想法」,便是從這些生活化的情境中,延伸出相關的疑問或思考方向,再搭配一則心理學或社會學的效應,以淺顯易懂的知識解說,讓孩子理解,進而建構出屬於自己的定見。

像是在〈吵是情罵不是愛〉故事裡,討論的是同學吵架的原因,以及人際交往的適當距離。雖然多數師長都會教導孩子應和平相處,但爭吵實際上也是一種溝通,從吵架過程中,孩子也能逐漸釐清自己和同學之間不同的想法和觀點。透過這樣的情境,更延伸出同學之間如何避免爭執,藉此帶出「刺蝟困境」這樣的哲學理論,讓小讀者讀完故事,可以更進一步的做思考。

而在〈一個人的班規不是班規〉裡,藉由張志明提出的機智班規:「自己管自己」,與小讀者探討個人對所屬團體的認同感。在了解「社會認同」的概念後,孩子也不妨跟君偉一起想想看,多數人認同的事,就一定是對的嗎?有沒有在「做自己」和「服從社會認同」之間達成平衡的好辦法?

我們常說,校園其實是社會的縮影。隨著年紀增長,孩子會發現,生活中有許多事並沒有標準答案,若能在成長過程中,將難題克服或轉化成自身經驗,便能形塑出屬於自己的思考模式與智慧。

即便孩子遇到難以突破的關卡,家長也可從旁協助,但不必太過憂心,就如同淑芬老師在作者序裡提到:「許多成長的困難,早就被學者專家歸納成某種理論,說明每個人都會這樣!會有共同的心理障礙,或是自己沒發現的盲點。所以不必對這些難題過於緊張,以輕鬆的心情,並尋求有用的支援,通常可以平安度過,然後,就長大了。」

如果孩子在學校生活中有一點煩惱、有一些困惑,就來和君偉一起體驗《機智的校園生活》吧!或許,孩子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啟發,建構出自己的機智想法喔!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