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3.05.01

我們知道的越多,就越發現我們知道的很少

文/鷹出版副總編輯 成怡夏
我們每天都在學習,每多學到一件事,就會覺得自己更長進些,也才會恍然大悟自己過去可能多麼無知或偏頗,事情明明白白擺在眼前,但我們的認知偏偏走岔了路,或是陷入其中,無法跳脫。然而一旦學會,我們就不同於以往,因為更加了解而更有把握地生活。

擴大來看,人類的知識進展也是如此。人類幾千、幾萬年來,透過累積外在世界和內在世界的知識,馴服自然、運用環境、發展技術、建立社會、安身立命;而近百年來知識的進展更是突飛猛進,就連一般平民百姓都過著過去帝王無法度過的舒適生活,讓我們以為人類的「知」早已遠遠超過「不知」。

《我們的知與不知:探索科學、歷史、人類心智的知識邊界》的作者安東尼‧克里佛德‧格雷林 (A. C. Grayling) 過往就頻繁寫作人類在知識最前線的努力,並思考「探問」的本質、方法和難處,反思我們知道什麼、何以得知,以及它為何重要,因為這些就處在人類知識事業的中心。

他在書中指出事實不然。他說,我們知道的越多,就越發現我們知道的很少。但我們常常忘記這件事。就好比在宇宙當中,就有95%的物質是暗物質,而我們之所以稱它為暗物質,就是因為我們對它幾近無知,那麼說我們目前只了解宇宙世界的5%並不為過。

會忘記我們知道的很少,一方面是因為對大部分的人來說,目前的知識拿來過生活便已堪用。但回顧歷史,我們不該忘記,知識的大創進如何根本改變人類的認知、人類的生活,讓我們從原始人成為現代人,所以不能只停留在夠用的托勒密難題中。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人類所處生命情境的時空限制和認知偏誤,總讓人們遇到知識進展的各種阻礙難題(前面提到的托勒密難題就是其中之一)。作者在書中提出的十二道難題,題題關鍵、致命、難以辨識更是難以突破,但作者囑咐我們千萬不可以就此認為知識前線很難再次推展,了解探問的本質,掌握探問的紀律,謹守探問的良知,人類的探問旅程總是一程又一程地開啟。

要突破這些思想難題,作者特別提及通才教育之必要,否則專才教育推過了頭,會看不見各領域之間的連結,也會錯失各個知識領域打開彼此的門的機會。這是一本有趣的書,值得好好閱讀和深思。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