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3.05.29
戰地攝影的真實視角
文/燎原出版總編輯 區肇威
戰地記者,尤其是戰地攝影記者,他們每一個人都是一些勇於冒險犯難,為世界其他處在安全環境下的觀眾讀者帶來最前線的畫面與報導。不說不知道,其實亞洲出產最多戰地記者的國家,日本可以說是數一數二多的。然而這些記者的表現,卻鮮少在台灣的出版市場出現,反而以歐美記者的作品較為人所知。
《烏克蘭戰場》的作者宮嶋茂樹今年61歲,在其他同年齡的人來說,已到了不再到前線衝鋒陷陣的年紀了。然而,宮嶋並沒有因為年紀而放棄自己在現場見證衝突發生的第一現場,也沒有忘了身為戰地攝影而帶回第一手畫面的使命。
宮嶋在1987-1996年因拍攝真理教教主麻原彰晃等獨家報導而在業內聲名大噪。宮嶋茂樹擁有豐富的戰地採訪經歷,世界各地哪裡有衝突,他的相機與他的軍靴就會出動。21世紀以來的幾乎所有衝突與戰爭現場都有他的足跡,伊拉克、北韓、阿富汗、科索沃等所有你想到最危險的地方他都去報導。
當知道烏克蘭很可能成為下一個戰場之後,宮嶋就開始積極籌備要前往當地採訪。務必要記得,一年前,全世界都還處於COVID的威脅陰霾之下——機票難買,入境他國的一大堆檢疫規定,班機的班次也不穩定等種種狀況,都使得想即刻前往烏克蘭不是一件容易的安排。任何一個環節出差錯都會導致所有的規劃作廢,要重頭來過。原本他決定要在2月底3月初出發,戰事卻比各界所預估的還要早爆發。
宮嶋並非隨軍採訪,所以不會有那些看到兩國官兵作戰的畫面。反而是站在人文關懷的角度,去檢視這場至今依然無法終結的戰爭。在他看來,「即使沒有『為了守護祖國』、『為了自由與和平』這樣的大義名號,為了守護自己的性命,人們還是會毫不猶豫拿起槍來。如果深愛的家人和朋友遭到殺害,昨天為止連蟲子都不敢殺的人,也會把槍口對向敵人。然後,憎惡會互相增長,這就是戰爭。」俄烏兩國,原本就是文化相近,有歷史淵源的國家,如今槍口相向,彼此互看不順眼,沒有錯,這就是戰爭。
宮嶋已經年過60,可是他的身手依然矯健,腦袋清晰,當發現自己拍到了一張好照片時的那種滿足的笑容,十足一個初出茅廬,首嘗戰火洗禮而不知畏懼的樣子。
在看到漂亮城市遭受現代化高效率破壞的戰爭殘破景象,宮嶋多次表達了自己的憤怒,並且看出烏克蘭人不畏強敵,誓死抗敵的決心。「烏克蘭人絕對辦得到。儘管會歷經無數曲折,但他們最後一定會贏得勝利。」
「現在還留在首都的烏克蘭人,不分軍民男女老幼,應該全都做好了覺悟。為了將他們的奮戰過程記錄下來,在下宮嶋才來到基輔的。」
《烏克蘭戰場》的作者宮嶋茂樹今年61歲,在其他同年齡的人來說,已到了不再到前線衝鋒陷陣的年紀了。然而,宮嶋並沒有因為年紀而放棄自己在現場見證衝突發生的第一現場,也沒有忘了身為戰地攝影而帶回第一手畫面的使命。
宮嶋在1987-1996年因拍攝真理教教主麻原彰晃等獨家報導而在業內聲名大噪。宮嶋茂樹擁有豐富的戰地採訪經歷,世界各地哪裡有衝突,他的相機與他的軍靴就會出動。21世紀以來的幾乎所有衝突與戰爭現場都有他的足跡,伊拉克、北韓、阿富汗、科索沃等所有你想到最危險的地方他都去報導。
當知道烏克蘭很可能成為下一個戰場之後,宮嶋就開始積極籌備要前往當地採訪。務必要記得,一年前,全世界都還處於COVID的威脅陰霾之下——機票難買,入境他國的一大堆檢疫規定,班機的班次也不穩定等種種狀況,都使得想即刻前往烏克蘭不是一件容易的安排。任何一個環節出差錯都會導致所有的規劃作廢,要重頭來過。原本他決定要在2月底3月初出發,戰事卻比各界所預估的還要早爆發。
宮嶋並非隨軍採訪,所以不會有那些看到兩國官兵作戰的畫面。反而是站在人文關懷的角度,去檢視這場至今依然無法終結的戰爭。在他看來,「即使沒有『為了守護祖國』、『為了自由與和平』這樣的大義名號,為了守護自己的性命,人們還是會毫不猶豫拿起槍來。如果深愛的家人和朋友遭到殺害,昨天為止連蟲子都不敢殺的人,也會把槍口對向敵人。然後,憎惡會互相增長,這就是戰爭。」俄烏兩國,原本就是文化相近,有歷史淵源的國家,如今槍口相向,彼此互看不順眼,沒有錯,這就是戰爭。
宮嶋已經年過60,可是他的身手依然矯健,腦袋清晰,當發現自己拍到了一張好照片時的那種滿足的笑容,十足一個初出茅廬,首嘗戰火洗禮而不知畏懼的樣子。
在看到漂亮城市遭受現代化高效率破壞的戰爭殘破景象,宮嶋多次表達了自己的憤怒,並且看出烏克蘭人不畏強敵,誓死抗敵的決心。「烏克蘭人絕對辦得到。儘管會歷經無數曲折,但他們最後一定會贏得勝利。」
「現在還留在首都的烏克蘭人,不分軍民男女老幼,應該全都做好了覺悟。為了將他們的奮戰過程記錄下來,在下宮嶋才來到基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