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3.06.26
                            深度思考串連視覺圖解,再次補給你的「提問力」
文/親子天下媒體暨產品事業群_教育書編輯部總監 李佩芬
                        
                            
                            「你好,我是藍偉瑩……」
2019年,曾因《教學力》一書獲金石堂「年度影響力好書」的藍偉瑩老師,從2022年開始,透過每週一次好家庭聯播網的「教育不一樣」廣播與Podcast節目,也都可以聽見偉瑩老師抽絲剝繭的「提問力」:透過主持人與資深教育工作者的深入對談,帶領大家進入108課綱浪潮下,了解正在改變中的教育現場樣貌。
具備科學教育博士背景,帶領教師共同備課社群已有多年經驗的藍偉瑩老師,對於提問有深刻的思考與體悟:「提問,會改變人們聚焦的重點,為相同的情將創造出不同的討論與切入點,讓問題有了不同的可能與想像。」
對父母或老師等教育工作者來說,如何透過「提問」,讓「學習」這事情能在孩子身上順利的被誘發出來,絕對是值得不斷琢磨與精進的能力。因此,繼偏重教學理論與哲學的《提問力》一書出版後,偉瑩老師於2023年再次推出了《提問力實踐指南》一書,希望透過取自於教學現場的實際案例討論與示範,加上全書一以貫之的「釐清狀況、確認目標、選定策略」的「解決問題三階段」心法,讓提問設計更容易為現場教師所實踐。
這於這本書的撰寫緣起,與作者前作《提問力》密切相關,因此在內容編輯上,也做了不同於以往的編排設計。
其一是,在全書每一章之末,邀請視覺圖解力教練邱奕霖老師擔綱,為每一章繪製各章節重點的「視覺圖解」,一張圖鳥瞰作者的思路脈絡與精華。
其二,則是利用版型設計上方的留白,增加作者所提點的,徜徉於【提問力:探究X實踐套組】雙書之間,以及在《提問力實踐指南》一書前後文之間,彼此能相互對照與輝映之處,幫助讀者更理解作者的思考骨架與脈絡。身為讀者的你,歡迎也善用這處特意安排的紙本空間,寫下屬於自己的思考筆記與心得,留下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吉光片羽。
自從離開體制內教職,創立瑩光教育協會後,偉瑩老師進入各縣市的不同學校、不同班級,近距離觀察師生之間、老師跟老師之間、老師跟校長之間的對話,對於「提問」的進一步思考與體悟,再次透過《提問力實踐指南》呈現。
她語重心長提醒,當碰到難關,我們首先要找的並不是「答案」,而是自己在這件事情上「碰到了什麼問題」。多數人的盲點是,以為找到答案是最重要的事情,卻忽略了釐清事情的真正樣貌究竟為何。事實上,如果我們能在急著找答案之前先能「釐清問題」,就更有機會讓我們擬定有效的行動策略,解決「對的問題」。
這項能力,對於學校教師而言更是重要!學校教師必須是個提問的專家,好的課程與教學設計,可以讓學生學習到知識跟概念;但只有透過好的提問,才有機會引出真實的探究歷程,讓學生成為問題的解決者,更能透過老師的不斷示範,耳濡目染,逐漸成為優秀的提問者。
                    2019年,曾因《教學力》一書獲金石堂「年度影響力好書」的藍偉瑩老師,從2022年開始,透過每週一次好家庭聯播網的「教育不一樣」廣播與Podcast節目,也都可以聽見偉瑩老師抽絲剝繭的「提問力」:透過主持人與資深教育工作者的深入對談,帶領大家進入108課綱浪潮下,了解正在改變中的教育現場樣貌。
*取材教學現場,掌握學習設計新思維*
具備科學教育博士背景,帶領教師共同備課社群已有多年經驗的藍偉瑩老師,對於提問有深刻的思考與體悟:「提問,會改變人們聚焦的重點,為相同的情將創造出不同的討論與切入點,讓問題有了不同的可能與想像。」
對父母或老師等教育工作者來說,如何透過「提問」,讓「學習」這事情能在孩子身上順利的被誘發出來,絕對是值得不斷琢磨與精進的能力。因此,繼偏重教學理論與哲學的《提問力》一書出版後,偉瑩老師於2023年再次推出了《提問力實踐指南》一書,希望透過取自於教學現場的實際案例討論與示範,加上全書一以貫之的「釐清狀況、確認目標、選定策略」的「解決問題三階段」心法,讓提問設計更容易為現場教師所實踐。
*用視覺圖解與小提示,勾勒作者思路*
這於這本書的撰寫緣起,與作者前作《提問力》密切相關,因此在內容編輯上,也做了不同於以往的編排設計。
其一是,在全書每一章之末,邀請視覺圖解力教練邱奕霖老師擔綱,為每一章繪製各章節重點的「視覺圖解」,一張圖鳥瞰作者的思路脈絡與精華。
其二,則是利用版型設計上方的留白,增加作者所提點的,徜徉於【提問力:探究X實踐套組】雙書之間,以及在《提問力實踐指南》一書前後文之間,彼此能相互對照與輝映之處,幫助讀者更理解作者的思考骨架與脈絡。身為讀者的你,歡迎也善用這處特意安排的紙本空間,寫下屬於自己的思考筆記與心得,留下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吉光片羽。
*遭遇難題,你是急著找答案,還是提問題?
自從離開體制內教職,創立瑩光教育協會後,偉瑩老師進入各縣市的不同學校、不同班級,近距離觀察師生之間、老師跟老師之間、老師跟校長之間的對話,對於「提問」的進一步思考與體悟,再次透過《提問力實踐指南》呈現。
她語重心長提醒,當碰到難關,我們首先要找的並不是「答案」,而是自己在這件事情上「碰到了什麼問題」。多數人的盲點是,以為找到答案是最重要的事情,卻忽略了釐清事情的真正樣貌究竟為何。事實上,如果我們能在急著找答案之前先能「釐清問題」,就更有機會讓我們擬定有效的行動策略,解決「對的問題」。
這項能力,對於學校教師而言更是重要!學校教師必須是個提問的專家,好的課程與教學設計,可以讓學生學習到知識跟概念;但只有透過好的提問,才有機會引出真實的探究歷程,讓學生成為問題的解決者,更能透過老師的不斷示範,耳濡目染,逐漸成為優秀的提問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