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3.07.03

如何閱讀一個「人」

文/聯經出版文學線 黃榮慶

有一次,我剛開始在《紐約書評》工作沒多久,羅伯特·席爾維特說:「幫我打電話給蘇珊。」我伸手去拿旋轉名片架,說:「哪個蘇珊?」芭芭拉·雅皮斯坦當時也在場,她一聽就笑了。「哪個蘇珊?」


名人傳記的文類向來在臺灣書市和大眾閱讀習慣中不若西方國家來得那般普遍和受到重視。但曾以《摯友》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的小說家西格麗德·努涅斯,這本以回憶錄形式寫就的隨筆,可說是更接近抒情的散文小品。

一位長年靜靜耕耘寫作的小說家,回憶多年前還是寫作初心者時與傳奇前輩大作家的相遇與觀察。這位前輩除了在寫作閱讀、生活職涯上給予不少「指導」,甚至還把兒子介紹給她(?)若讀者沒有讀過《摯友》不曉得努涅斯是何許人也,甚至沒讀過蘇珊·桑塔格的作品也不要緊,這完全不影響閱讀本書的樂趣。讀者可以把這本書看作是八零年代藝文圈的《穿著Prada的惡魔》。一個初出茅廬的青年寫作者陪伴如大魔王等級、特異獨行卻又龜毛挑剔的大作家,來往的人又剛好都是那個時代有頭有臉的大人物,各種意想不到的趣事和軼聞,也包括沒有明說的內心小劇場。

但如果妳讀過《摯友》,讀過桑塔格的作品甚至傳記,再閱讀這本小書,會更驚訝於在那麼多精闢犀利文字著作背後那位「蘇珊」的真實生活樣貌。原來恃才傲物的傳奇作家也活得如生活白癡?如日中天的耀眼盛名下也如常人般有缺憾有陰影?而努涅斯這位彼時跟隨在大作家身旁小跟班,是怎麼回憶她呢?

有一次她努力想完成一篇文章,但因為我們不夠幫忙而感到憤怒時說:「你們就算不是為了我,至少也要為了西方文化幫幫忙吧。」


這就是蘇珊,有才情卻任性的她。當我們在談論一個人,撇開文字(創作、文章)我們還能怎麼樣談論或閱讀一個人?各種相關資料整理出的評論?宛如八卦小報鋪張某段煽情或帶戲劇張力的事件?或不慍不火,在回憶之海中打撈各種瑣碎片段,讓那些碎片折射出如氤氳圍繞周身般的動靜身影。這是努涅斯身為小說家的嘗試和致敬,在聆聽過蘇珊如何回憶、埋怨母親,而努涅斯寫下這一切,不帶評判,讓那些年觀察到的吉光片羽,好的壞的,都留下成為回憶的一部分。

作為耕耘多年,筆輟不斷的成功小說家,面對曾經帶給她難以抗拒、各種矛盾的傳奇前輩,她選擇用這本輕薄短小卻又質精透亮的小書, 教會我們,如何好好真正閱讀一個人。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