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3.09.11
那些在黑夜中依然閃爍、守護彼此相連的星星
文/童書評論工作者黃筱茵
如何對孩子解釋世界上為何存在悲傷與暴力?如何讓他們相信即便如此,希望永遠都在?如何以故事安慰孩子們的傷痛?又該如何用行動消解不安與恐懼?《星星獵人的午夜任務》以十歲的小女孩阿妮亞晶亮的眼睛和極度渴望擁抱愛的、遼闊的心,引領讀者們一步步走進一個在失去摯愛的媽媽後,仰頭收集星星、重新相信愛的動人故事。
作者嫁接了偵探小說的懸疑元素,不明說之前發生的慘痛事件,讓讀者們跟女孩一樣,直接被拋進困惑不安的情境裡。我們先是看見一對小姊弟孤零零的被留在一個寄養家庭裡,看見小女孩對周遭環境與人的疑懼、她因為想保護年幼的弟弟諾亞必須努力壓抑的感受,也看到她是多麼努力繼續維繫自己與已然消失無蹤的媽媽之間愛的關聯。
阿妮亞和諾亞的處境原來源於一場悲劇,家庭暴力與孩童虐待這個嚴峻的主題貫串故事裡幾位兒童的生命情境。原來,他們都是因為各種痛苦的家庭經驗,流離失所、輾轉被送到這個寄養家庭。這些傷害都被深深刻印在孩子們的生命裡,使他們無法開口說話,或是講話口吃等,出現各種難以調適的「症狀」。
作者安佳莉.Q.勞夫是一位捍衛人權的童書作家,她的親人曾經歷家庭暴力,並且因此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她把這段悲傷沉痛的生命故事寫成《星星獵人的午夜任務》,期盼能喚起大眾對家暴的關注,希望能對世上所有遭遇這樣慘痛經驗的女性與孩子們,表達心底的關懷,也產生實質上的助益。
小女孩阿妮亞的傷痛與救贖都被織進關於星星的故事裡。她相信已經不在身邊的媽媽肯定變成天空中最燦亮的星星。關於星空的一切,是她與媽媽共享的甜蜜記憶。媽媽說無論面臨何種境況,天空中一定有一顆星星永遠守護著你;媽媽說世界上的一切都會改變,只有星星會燃燒很久很久,代表媽媽與她愛的牽繫也會持續很久很久;媽媽說只要仰望星空,就會明白自己從來都不孤單。
為了守護媽媽和自己的約定,阿妮亞和寄養家庭的兩個新夥伴特拉維斯和班帶著弟弟,計劃了一趟單車壯遊。這是他們灌注友情與勇氣的大計畫,必須克服諸多心理恐懼、解決途中將遇到的各種障礙與問題,才可能抵達位於倫敦的格林威治天文臺。作者對這段自行車大冒險的描寫高潮迭起,包括幾位主角制定計畫,冒險大膽執行,在計畫出現意想不到的變數時,又是如何排除萬難、克服簡直排山倒海而來的艱辛挑戰。幾個孩子之間堅定的友誼非常令人感動,他們為了彼此涉險犯難,承受非同小可的折磨與心理壓力,只因為想幫阿妮亞的忙。
作者對故事裡幾個孩子之間互動的描述既生動又細膩。阿妮亞剛進入寄養家庭時,並不信任兩個男孩,她覺得特拉維斯還有班都很怪異,跟自己格格不入。不過後來兩人用真誠的態度打動了阿妮亞,他們在她憂慮時安慰她,在她需要鼓勵時主動釋出善意,更在她一籌莫展時熱心伸出友誼的手、冒險幫忙。阿妮亞不理解他們為什麼要幫助自己,到後來才逐漸肯定他們的善意。其實幾個孩子間的情感連結其來有自,隨著情節開展,我們也慢慢了解他們各自的生命故事。不論外在如何表現,他們都是身心受過傷的孩子,各自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尋找生存之道。受傷的心靈總能互相理解,幾個因緣際會待在同一個寄養家庭的孩子,就像偌大天空中相鄰相依伴的星星,伸出手來,就能連成星座。
在這個故事裡,作者唯一短暫以負面角度描寫的角色其實是蘇菲。阿妮亞一到伊烏江瓦太太家時,因為精神上打擊太大,呈現失語的狀態。她不安的觀察周遭,發現蘇菲總是帶著仇視的眼光看待自己。最初她無法理解,後來也慢慢釐清原因,原來是因為蘇菲害怕失去得來不易的愛,害怕自己新的家和媽媽被搶走,才像一隻受傷的小獸那樣張牙舞爪,威嚇同一個寄養家庭裡其他的孩子們。
相對的,在這個故事裡,作者描寫家暴加害者爸爸的角度顯得很小心翼翼和委婉。這或許也符合孩子觀察家裡發生的事情時的感受和目光。我們發現阿妮亞總是學著觀察大人們的「開關」在哪裡,到什麼程度他們還可以接受,然而只要一觸動「開關」,他們就會如同爆發的火山般,傷害在場的人,大發雷霆、毀滅一切。作者或許有意帶過家暴的種種恐怖行徑,只提到阿妮亞的媽媽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先生爆發失控的情緒後,選擇帶著兩個孩子離家躲起來,告訴小姊弟他們在玩一場很長的躲貓貓遊戲,絕不能讓爸爸找到他們。阿妮亞用童稚的眼光觀察記憶這一切,練習盡可能避開爸爸的開關,就算到了寄養家庭後,也繼續練習觀察寄養媽媽的「開關」到底在哪裡,令人心疼不已。
到故事最終,阿妮亞和諾亞找到新的、可以安心的家。只是在現實世界中許多婦女與孩子們恐怕沒有這麼幸運。星空中原來寄居著這麼多閃耀的愛、不捨與盼望,只要想到每一顆星星都可能負載一個孩子對家人的信任,我們就要繼續努力不懈,盡力減少家庭暴力帶來的撕裂及傷痛。
作者嫁接了偵探小說的懸疑元素,不明說之前發生的慘痛事件,讓讀者們跟女孩一樣,直接被拋進困惑不安的情境裡。我們先是看見一對小姊弟孤零零的被留在一個寄養家庭裡,看見小女孩對周遭環境與人的疑懼、她因為想保護年幼的弟弟諾亞必須努力壓抑的感受,也看到她是多麼努力繼續維繫自己與已然消失無蹤的媽媽之間愛的關聯。
阿妮亞和諾亞的處境原來源於一場悲劇,家庭暴力與孩童虐待這個嚴峻的主題貫串故事裡幾位兒童的生命情境。原來,他們都是因為各種痛苦的家庭經驗,流離失所、輾轉被送到這個寄養家庭。這些傷害都被深深刻印在孩子們的生命裡,使他們無法開口說話,或是講話口吃等,出現各種難以調適的「症狀」。
作者安佳莉.Q.勞夫是一位捍衛人權的童書作家,她的親人曾經歷家庭暴力,並且因此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她把這段悲傷沉痛的生命故事寫成《星星獵人的午夜任務》,期盼能喚起大眾對家暴的關注,希望能對世上所有遭遇這樣慘痛經驗的女性與孩子們,表達心底的關懷,也產生實質上的助益。
小女孩阿妮亞的傷痛與救贖都被織進關於星星的故事裡。她相信已經不在身邊的媽媽肯定變成天空中最燦亮的星星。關於星空的一切,是她與媽媽共享的甜蜜記憶。媽媽說無論面臨何種境況,天空中一定有一顆星星永遠守護著你;媽媽說世界上的一切都會改變,只有星星會燃燒很久很久,代表媽媽與她愛的牽繫也會持續很久很久;媽媽說只要仰望星空,就會明白自己從來都不孤單。
為了守護媽媽和自己的約定,阿妮亞和寄養家庭的兩個新夥伴特拉維斯和班帶著弟弟,計劃了一趟單車壯遊。這是他們灌注友情與勇氣的大計畫,必須克服諸多心理恐懼、解決途中將遇到的各種障礙與問題,才可能抵達位於倫敦的格林威治天文臺。作者對這段自行車大冒險的描寫高潮迭起,包括幾位主角制定計畫,冒險大膽執行,在計畫出現意想不到的變數時,又是如何排除萬難、克服簡直排山倒海而來的艱辛挑戰。幾個孩子之間堅定的友誼非常令人感動,他們為了彼此涉險犯難,承受非同小可的折磨與心理壓力,只因為想幫阿妮亞的忙。
作者對故事裡幾個孩子之間互動的描述既生動又細膩。阿妮亞剛進入寄養家庭時,並不信任兩個男孩,她覺得特拉維斯還有班都很怪異,跟自己格格不入。不過後來兩人用真誠的態度打動了阿妮亞,他們在她憂慮時安慰她,在她需要鼓勵時主動釋出善意,更在她一籌莫展時熱心伸出友誼的手、冒險幫忙。阿妮亞不理解他們為什麼要幫助自己,到後來才逐漸肯定他們的善意。其實幾個孩子間的情感連結其來有自,隨著情節開展,我們也慢慢了解他們各自的生命故事。不論外在如何表現,他們都是身心受過傷的孩子,各自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尋找生存之道。受傷的心靈總能互相理解,幾個因緣際會待在同一個寄養家庭的孩子,就像偌大天空中相鄰相依伴的星星,伸出手來,就能連成星座。
在這個故事裡,作者唯一短暫以負面角度描寫的角色其實是蘇菲。阿妮亞一到伊烏江瓦太太家時,因為精神上打擊太大,呈現失語的狀態。她不安的觀察周遭,發現蘇菲總是帶著仇視的眼光看待自己。最初她無法理解,後來也慢慢釐清原因,原來是因為蘇菲害怕失去得來不易的愛,害怕自己新的家和媽媽被搶走,才像一隻受傷的小獸那樣張牙舞爪,威嚇同一個寄養家庭裡其他的孩子們。
相對的,在這個故事裡,作者描寫家暴加害者爸爸的角度顯得很小心翼翼和委婉。這或許也符合孩子觀察家裡發生的事情時的感受和目光。我們發現阿妮亞總是學著觀察大人們的「開關」在哪裡,到什麼程度他們還可以接受,然而只要一觸動「開關」,他們就會如同爆發的火山般,傷害在場的人,大發雷霆、毀滅一切。作者或許有意帶過家暴的種種恐怖行徑,只提到阿妮亞的媽媽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先生爆發失控的情緒後,選擇帶著兩個孩子離家躲起來,告訴小姊弟他們在玩一場很長的躲貓貓遊戲,絕不能讓爸爸找到他們。阿妮亞用童稚的眼光觀察記憶這一切,練習盡可能避開爸爸的開關,就算到了寄養家庭後,也繼續練習觀察寄養媽媽的「開關」到底在哪裡,令人心疼不已。
到故事最終,阿妮亞和諾亞找到新的、可以安心的家。只是在現實世界中許多婦女與孩子們恐怕沒有這麼幸運。星空中原來寄居著這麼多閃耀的愛、不捨與盼望,只要想到每一顆星星都可能負載一個孩子對家人的信任,我們就要繼續努力不懈,盡力減少家庭暴力帶來的撕裂及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