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3.09.25
放下刺向自己的利刃之後,《始於極限》將帶女性通往何處?
文/悅知文化編輯 李雅蓁
回想起去年年末,我正在電腦螢幕前瀏覽各國的年度榜單,除了熟悉的暢銷書之外,一本橫空出世的《始於極限》吸引了我的眼球,它不但是2022豆瓣年度圖書第一名,甚至有將近60000則讀者評論。本書是由芥川賞提名作家、日本前AV女優鈴木涼美,與知名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歷時一年的書信往來。
收到書稿後,每讀一封信,我的喉嚨都彷彿被人擒住一般,有種無處可逃、被奪去言語的強烈感受。鈴木涼美因為少女時期的經歷,早早對男性失去了信任,以及她與母親之間那難辨好惡、幽微複雜的愛,她筆下的文字既淡漠又令人心疼。而上野千鶴子的回信,則是毫不留情地將鈴木解體,揭開傷口的同時卻又鍥而不舍地追問,但你若剖開她銳利的文字,便會發現其中飽含的溫暖心意。
隨著今年五月,台灣爆發了MeToo運動,《始於極限》書中揭露的某種徬徨與困惑浮現在我心中。如何不讓女性的聲音,再次滅頂於父權制度之下?社會何時才能擺脫為男性服務的庸俗觀念?若試著以「龍與地下城」的陣營九宮格來粗暴地分類,某些女性可能也像鈴木涼美一樣,在「守序善良」與「混亂善良」之間搖擺不定,一面擔心從陰暗角落竄出的朦朧惡意會波及其他女性,一面在現有的結構下尋找自己的語言。鈴木的糾結並不罕見,女性在性別不對稱中遭受暴力,想發怒卻又感到恥辱,認為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即便痛苦也無法怪罪他人,甚至不知道能否感到後悔。
性別意識所追求的也許不是平等,是我們試圖瞭解其中的差別,並看見它對你的人生帶來的影響。你被擺在哪個位置、被剝奪了什麼樣的自由、又被賦予了何種特權。只要人依舊帶著性別,這個視角就會成為我們如何思考生命的某個座標。
難以承認自己是受害者的鈴木,說著「我可以忍受他人將利刃對準自己,卻不願意看到我的文字被改造成指向他人的鋒利武器」,宛如毫無防備地暴露在槍林彈雨之下,只要談及性或女性,就會有人抱著淺薄的優越感出言數落,或是佯裝是同伴前來批評指教。鈴木在信中誠懇、毫無矯飾,並且逐漸放下防備,也得到了上野率性、直面問題核心的回應,使她得以擺脫母親和男人織成的牢籠,開始作為一個人生存下去。
然而,一想到要讓男性考慮女性的傷痛、明白自己一直以來毫無自覺向她們揮去的刀刃是多麼可怕,我果然還是會陷於某種絕望之中,認為這個社會距離互相理解仍有一段距離,所以無法堅定地說出「這本書能夠拯救女性」。但我相信,每一個人都能在閱讀的過程中,更貼近裹著糖衣的粗鄙現實,並試著跨出菁英女性的框架,在受傷的時候允許自己流血、誠實地憤怒。
收到書稿後,每讀一封信,我的喉嚨都彷彿被人擒住一般,有種無處可逃、被奪去言語的強烈感受。鈴木涼美因為少女時期的經歷,早早對男性失去了信任,以及她與母親之間那難辨好惡、幽微複雜的愛,她筆下的文字既淡漠又令人心疼。而上野千鶴子的回信,則是毫不留情地將鈴木解體,揭開傷口的同時卻又鍥而不舍地追問,但你若剖開她銳利的文字,便會發現其中飽含的溫暖心意。
隨著今年五月,台灣爆發了MeToo運動,《始於極限》書中揭露的某種徬徨與困惑浮現在我心中。如何不讓女性的聲音,再次滅頂於父權制度之下?社會何時才能擺脫為男性服務的庸俗觀念?若試著以「龍與地下城」的陣營九宮格來粗暴地分類,某些女性可能也像鈴木涼美一樣,在「守序善良」與「混亂善良」之間搖擺不定,一面擔心從陰暗角落竄出的朦朧惡意會波及其他女性,一面在現有的結構下尋找自己的語言。鈴木的糾結並不罕見,女性在性別不對稱中遭受暴力,想發怒卻又感到恥辱,認為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即便痛苦也無法怪罪他人,甚至不知道能否感到後悔。
性別意識所追求的也許不是平等,是我們試圖瞭解其中的差別,並看見它對你的人生帶來的影響。你被擺在哪個位置、被剝奪了什麼樣的自由、又被賦予了何種特權。只要人依舊帶著性別,這個視角就會成為我們如何思考生命的某個座標。
難以承認自己是受害者的鈴木,說著「我可以忍受他人將利刃對準自己,卻不願意看到我的文字被改造成指向他人的鋒利武器」,宛如毫無防備地暴露在槍林彈雨之下,只要談及性或女性,就會有人抱著淺薄的優越感出言數落,或是佯裝是同伴前來批評指教。鈴木在信中誠懇、毫無矯飾,並且逐漸放下防備,也得到了上野率性、直面問題核心的回應,使她得以擺脫母親和男人織成的牢籠,開始作為一個人生存下去。
然而,一想到要讓男性考慮女性的傷痛、明白自己一直以來毫無自覺向她們揮去的刀刃是多麼可怕,我果然還是會陷於某種絕望之中,認為這個社會距離互相理解仍有一段距離,所以無法堅定地說出「這本書能夠拯救女性」。但我相信,每一個人都能在閱讀的過程中,更貼近裹著糖衣的粗鄙現實,並試著跨出菁英女性的框架,在受傷的時候允許自己流血、誠實地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