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4.01.01

「是不是我不夠好,才留不住愛?」原來,我們都深陷在「親密恐懼」裡

文/張純玲(寶瓶文化副總編輯)
慕姿心理師與台灣的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最大的不同是,她極擅長於在我們尋常平凡的生活中,在慣習的日子裡,嗅聞出某些我們未曾察覺,但卻牢牢又緊緊綑縛我們人生,讓我們窒息,甚至滅頂的困境,接著她以一針見血又精準的敍述,為我們剖析出那些困境是什麼,以及其緣由,並適度提供解方。

從2017年出版就一鳴驚人的《情緒勒索》,接續的《他們都說妳「應該」》、《過度努力》、《羞辱創傷》,到今年十一月出版的《親密恐懼──為什麼我們無法好好愛人,好好被愛?》,全然都是。

「親密恐懼」是什麼呢?一般人看到這四個字,大部分都會覺得那是害怕或逃避愛情、對關係疏離或冷漠,但一如前述所寫,慕姿心理師總是能更銳利與細膩地觀察,揪出其中我們未看見的大魔王或藏鏡人,那就是害怕或逃避愛情的人是親密恐懼,但討愛、想親近的人,其實更是親密恐懼。

怎麼說呢?因為親密恐懼是來自於童年時,我們並未從父母或照顧者那兒得到足夠的照顧與關愛,甚至他們還對我們有情感或肢體上的傷害,又或父母或照顧者消失或過世,這對於還是孩子的我們,是無盡的堆堆疊疊的龐大傷害。

而漸漸長大的我們,為了不再在心理上回到過往童年時被傷害的脆弱又無助的自己,於是我們發展出「戰」、「逃」、「僵」及「討好」這四種「生存策略」。「生存策略」是種防衛,阻絶著我們與他人在情感上、關係上的交流;我們或許會覺得安全,但在情感上卻是孤獨,更遑論親密。

至於討愛、想親近的人,為什麼更是親密恐懼呢?因為這樣的人可能經歷童年時被遺棄的恐懼,而為了不再經歷童年時的煎熬,於是他在關係裡緊迫盯人,例如一沒看到伴侶就馬上奪命連環call,又或當自己不安焦慮時,就先指責或攻擊伴侶,而這樣的人在情感上無法交流與親密,當然也屬於親密恐懼。

童年時的傷,慕姿心理師剖析,將會形成六種親密恐懼。分別是被遺棄、害怕不夠好、會被背叛與欺騙、不得不順從、失去自我以及永遠得不到想要的愛。

以第一種被遺棄的親密恐懼為例,慕姿心理師在書裡提到一個令人心疼的案例:小雨在不被期待的家庭裡出生,甚至媽媽還對她說:「妳爸會離開,都是因為妳。」這般指控,竟是來自應該疼愛與照顧自己的小雨母親,可以想像這對小雨所造成的傷,何其大。長大後的小雨,在愛情裡不斷地被傷害,但她卻無法停止付出,甚至若男友對她更差勁,小雨就付出更多。

我們看著小雨,覺得小雨實在太傻,怎會如此不懂珍視自己。
但對小雨來說,她完全看不見自己,她看不見自己被男友無視、折磨與虐待,她只看見童年時,被父親遺棄,接連又被母親說是自己逼走爸爸的恐怖情景。
小雨太恐懼了,她再也不想被遺棄,所以不論男友要她做什麼,她都願意,只要男友不遺棄她。
理解了小雨這樣椎心的困境,我們何忍苛責小雨。只是小雨該如何是好?她還能擁有幸福嗎?

慕姿心理師在此書最令人暖心之處,是她總說,哪怕小雨在過往愛情裡被百般折磨,但那仍是小雨努力的方式,是小雨努力活著的證明,因為面對自己的人生,真的很不容易。不過,小雨仍可以學著在愛情裡,做不同的選擇,或許一開始仍然艱困,常繞回老路,但沒關係,慢慢來;當一次比一次進步一點點時,我們也就走在愛自己的路途上了。

這是一本極精采又深入,但卻又能暖心陪伴所有在感情路上不斷跌跤的人的兩性書。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