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4.02.19

把握早療的黃金救援時機

文/丁慧瑋(寶瓶文化編輯)
為什麼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要特別寫一本書,名為《關鍵早療──把握自閉、亞斯、過動氣質等幼兒的黃金救援時機》?因為透過早療──早期療育──陪伴小孩從態度、情緒、行為、認知發展、動作等各層面,進行調整和修正,最好的介入時間點,一個是「零至三歲」,另一個就是「現在」。從家裡到幼兒園,在幼兒正值充滿可塑性的時期,一注意到孩子有不對勁就立刻行動、尋求資源與協助管道,才能及時讓孩子獲得最關鍵的幫助。

這本書主要針對特殊需求幼兒而寫,常見的是有自閉、亞斯、過動等氣質的幼兒,以及發展遲緩、身心障礙等小孩。然而,尤其當我們是新手父母,寶寶的每一次對我們來說都是第一次,我們難以分辨,到底什麼叫做「不對勁」?說話很慢,以為是大隻雞晚啼;玩玩具換個不停,只覺得他很忙;原地轉圈圈轉不停,只想到好可愛;上學時在幼兒園門口緊抱著媽媽大腿不放,認為過一陣子就好了……事實上,意中心理師寫道,說話表達的緩慢、眼神注視的迴避、情緒焦慮與哭鬧、行為失控與脫序,以及態度對立與違抗等,這些都是需要留心的狀況。

那麼,有任何足以評估的依據嗎?


書的首章,便從孩子個個不同的先天「九大氣質」切入:活動量(坐不住─安靜)、注意力分散度(分心─專注)、反應閾(容易受刺激─淡定)、趨避性(主動接近─保持距離)、適應度(適應較快─適應較慢)、情緒本質(開朗陽光─低調暗沉)、情緒反應強度(喜怒哀樂明顯─情緒反應微弱)、堅持度(堅持到最後─容易放棄)、規律性(生理節奏規律─不規律)。這些並非零與一的判別,不同孩子在每一項有其不同的落點傾向,引導我們更細膩地理解孩子。

另外,別忘了這項好用的操作工具:「遊戲」。

孩子生來就是要玩的,他們當然也愛玩,而玩遊戲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從遊戲中,觀察孩子的發展情況。比如老是對著玩具發呆;老是只玩特定一項玩具;老是摸一下玩具就放掉,立刻拿起另一種,卻又是碰一下就換掉……透過遊戲,孩子可以學習能力,我們也可以從中更認識他們。

《關鍵早療》,是孩子的陪伴之書,家長、第一線老師的解惑之書,也是給予所有在早療之路相伴前進的孩子與大人,深深祝福之書。

關鍵努力的背後,是一條並不輕鬆的長路,可是當看見孩子的一點點進步,那便是無與倫比的禮物。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