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4.05.06

科普書竟然跟推理小說一樣好看!

文/方舟文化編輯部
讀這本書的體感,跟讀推理小說有點像,同樣會歷經這個過程:發現謎題、進行驗證、找出真相。

作者提出了一些我們可能都想過、卻從未想清楚的問題,例如:對於食物、物品、幸福的追求,使我們深陷有害的循環時,追求「更少」才是王道嗎?我們是否能找到「足夠」?

真相總是隱藏在表象之下!作者花了兩年時間,爬梳大量研究、不遠千里親自拜訪專家,刷新了原來的認知,像是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飲食不見得有害健康、極簡主義也是一種完美主義、獨處不見得不幸福……

作者深入玻利維亞叢林原始部落,發現那裡的齊曼內人擁有科學紀錄中最健康的心臟。然而,他們的飲食大約有70%都是玉米、馬鈴薯、大蕉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跟過去50年來坊間流行的健康飲食,像是原始人飲食法、生酮、地中海式大相逕庭。原來,重點不在碳水化合物的多寡,而在於食物是否過度加工。市面上容易取得的加工食物含有更多卡路里,讓人不自覺地吃得更多更快,甚至連標榜生酮、低碳水和低脂的減肥食品都含有更多卡路里。反觀齊曼內人的飲食卻不會引發匱乏循環,讓我們有機會找到「足夠」。

極簡主義,常被當成物質欲望過剩的人應該追求的目標,然而心理學家卻認為它是一種對於混亂的焦慮,雖然幫助人們找到掌控感,卻沒有解決根本的問題。作者認為,更好的購物原則是購買「裝備」,而非物品。物品是為了擁有而擁有,而裝備則能幫助我們達到更高的目的,像是變得更有活力。

而對於幸福,過去的科學研究認為,有人陪伴是高度幸福感的必要條件。但是,這些研究把焦點放在因為恐懼或焦慮而獨處的人,成了「我們需要他人才能幸福」這個觀點的一大缺陷。有其他研究顯示,為了自己的幸福而追求人際關係,可能會變成空虛與有害的匱乏循環。作者指出,幸福其實是不斷變動的標的,當我們追尋聽說會令我們幸福的最新事物時,就是在根據一直在改變的可疑數據做出決定。

大腦天生就渴望更多食物、資訊、影響力、物品和幸福,加上商業行銷、科技、社群的催化,變得一發不可收拾。當我們順從渴望,點燃了短暫的快樂,就必須不斷快速重複,才能得到滿足。走過這段宛如電影場景,身歷其境、精彩刺激的思辨之旅,我們就可以啟動更靈敏的覺察天線,真實地檢視內在的渴望,活出更自在的人生!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