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4.06.09
我,就是我。不管我是不是個好孩子
文/采實童書編輯 蔡宜娟
編輯選書時首先受到江頭路子(えがしら みちこ)的輕柔畫風吸引,其中一個跨頁是母女擁抱時,沒有文字只有安靜的畫面,在象徵明亮的白色背景、代表時間凝結瞬間的白色底圖裡只剩下母女。
讓小女孩的提問:「媽媽,我問妳……,我,是個好孩子嗎?」以及媽媽的回答:「不管你是不是好孩子,媽媽都喜歡這樣的你喔!」不只安定了小女孩的心,也成為安撫了讀者的餘韻。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內在小孩也需要得到這樣的回答,不論幾歲的我們都需要這份安心的肯定──我們不管是不是好孩子,我們都值得被深愛。
所以這是一本溫暖喊話:記得要珍愛自己的故事──獻給母親、自己、孩子的禮物書。編輯在此鄭重地推薦給一直努力想要表達愛意的人們,這是一本不只漂亮而已的繪本,雖然封面與封底的裝飾蝴蝶結,會讓看到的人有收到禮物的幸福感受。但是本書耐看的內容更是讓人深思,並觸動、幫助我們以孩子的立場去看、去想。
如果我們不捨故事裡的小女孩各種安靜忍耐,是否也能試著想起自己童年的相似片刻?會不會這樣的心意,有可能提供我們反思的機會?能不能這樣子,我們可以練習以孩子立場去疼愛小孩,甚至可以與自己的內在小孩更親近呢?
引用林真美老師在小大繪本學校的繪本課中,介紹到影響約翰‧伯寧罕的最大改變力量──尼爾校長。
「生命影響生命,當尼爾校長是一位對孩子好的大人,也因此再讓他去影響其他生命,讓大家知道『就是要對孩子們好』。」
仔細想想「好孩子」這句話實在是很不可思議,大人會將它套在孩子的身上,但孩子卻不會套用在彼此之間,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呢?邀請讀者一起放慢腳步,靜心回想日常生活裡不經意對孩子說出口的語言,思考句子裡愛的質地。
本書適合親子閱讀,以孩子的觀點去思考「好孩子」的定義,讓我們更加體悟到平時是否因為便利,而採用的習慣立場──從既有框架裡看待孩子。無形中是否有可能已經讓孩子覺得過度疲累?那些看似幫助孩子的善意,會不會無意間剝奪了孩子保有原始的自我特質呢?
最後,編輯想再邀請各位一起欣賞《我,是好孩子嗎?》的封面、封底,如果可以請攤開來兩邊一起看,封面緊閉雙眼抱著熊布偶、封底牽著熊布偶的小女孩,您是否也能透過畫面,共同感受到小女孩內心的提問與堅定呢?
相信我們也能擁有小女孩的自信和微笑,我們都值得被深愛。告訴自己:「我,就是我。不管我是不是個好孩子。」我們都可以長成屬於自己獨一無二、最好最美的模樣。
讓小女孩的提問:「媽媽,我問妳……,我,是個好孩子嗎?」以及媽媽的回答:「不管你是不是好孩子,媽媽都喜歡這樣的你喔!」不只安定了小女孩的心,也成為安撫了讀者的餘韻。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內在小孩也需要得到這樣的回答,不論幾歲的我們都需要這份安心的肯定──我們不管是不是好孩子,我們都值得被深愛。
所以這是一本溫暖喊話:記得要珍愛自己的故事──獻給母親、自己、孩子的禮物書。編輯在此鄭重地推薦給一直努力想要表達愛意的人們,這是一本不只漂亮而已的繪本,雖然封面與封底的裝飾蝴蝶結,會讓看到的人有收到禮物的幸福感受。但是本書耐看的內容更是讓人深思,並觸動、幫助我們以孩子的立場去看、去想。
如果我們不捨故事裡的小女孩各種安靜忍耐,是否也能試著想起自己童年的相似片刻?會不會這樣的心意,有可能提供我們反思的機會?能不能這樣子,我們可以練習以孩子立場去疼愛小孩,甚至可以與自己的內在小孩更親近呢?
引用林真美老師在小大繪本學校的繪本課中,介紹到影響約翰‧伯寧罕的最大改變力量──尼爾校長。
「生命影響生命,當尼爾校長是一位對孩子好的大人,也因此再讓他去影響其他生命,讓大家知道『就是要對孩子們好』。」
仔細想想「好孩子」這句話實在是很不可思議,大人會將它套在孩子的身上,但孩子卻不會套用在彼此之間,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呢?邀請讀者一起放慢腳步,靜心回想日常生活裡不經意對孩子說出口的語言,思考句子裡愛的質地。
本書適合親子閱讀,以孩子的觀點去思考「好孩子」的定義,讓我們更加體悟到平時是否因為便利,而採用的習慣立場──從既有框架裡看待孩子。無形中是否有可能已經讓孩子覺得過度疲累?那些看似幫助孩子的善意,會不會無意間剝奪了孩子保有原始的自我特質呢?
最後,編輯想再邀請各位一起欣賞《我,是好孩子嗎?》的封面、封底,如果可以請攤開來兩邊一起看,封面緊閉雙眼抱著熊布偶、封底牽著熊布偶的小女孩,您是否也能透過畫面,共同感受到小女孩內心的提問與堅定呢?
相信我們也能擁有小女孩的自信和微笑,我們都值得被深愛。告訴自己:「我,就是我。不管我是不是個好孩子。」我們都可以長成屬於自己獨一無二、最好最美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