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4.06.25
以麵代米政策,造就道地的「臺灣牛肉麵」
文/大是編輯 宋方儀
臺灣人的主食,向來以稻米為主,在日本人還沒培育出好吃的蓬萊米之前,吃的是在來米,而這個飲食習慣在國民政府遷臺後,慢慢被改變了。
當時因為戰爭,臺灣島上的糧食生產出現不足,再加上有大批人民隨國民政府來臺,使得島內人口大增。政府為了解決糧食及經濟問題,決定推行「以麵代米」政策,把廉價的小麥留著自己吃,國際價格高的稻米輸出賺外匯,並且展開全民麵粉運動,由官方開辦烹飪班教導婦女們製作麵食、編印家常麵食製作手冊、供應學校麵食午餐,臺灣人民漸漸開始習慣吃麵食。
與此同時,隨部隊來臺的軍人,若是決定不再留在軍中,就必須想辦法養活自己,一些來自北方如河北、山西、山東的退伍軍人,便把從小吃到大的麵食拿來作為謀生工具,用幾塊木板釘一釘、起個爐子、架上大鐵鍋,就開始擺攤,賣家鄉口味的牛肉麵。每到吃飯時間,煮麵水的蒸汽、牛肉湯的香味,吸引每個路過的人停下腳步吃碗麵再走,沒錢的窮學生就來碗不加肉的湯麵,一樣嘗得到牛肉滋味又能吃飽,所以那時的牛肉湯麵又叫做學生麵。延續到現在,在家附近、公司旁、學校周遭,總能看到一、兩間牛肉麵店,牛肉麵已然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食。
清燉與紅燒、寬麵與細麵,你愛吃哪一種?現在的牛肉麵店,多半一家店就可吃到兩種滋味,不過在早期,牛肉麵的口味可是壁壘分明。當時從山東來的人,多半在臺北車站、開封街、漢口街一帶開店,賣的都是清燉的,而川味紅燒要到桃源街或永康街才吃得到,兩派口味「互不往來」。
以街道來區分,還有一個街區是現在五、六十歲人最懷念的,就是塔城街牛肉麵,不過這一帶的牛肉麵聚落形成較晚,起初是一位在中華路麵攤打雜的小夥計,跟老闆學到一些本事後,便到鄭州路及塔城街這一帶來做生意,賣的牛肉麵主打湯辣、麵多、肉大塊,但價錢實惠,是當時很多計程車司機的口袋名單,也是大批學生族群的最愛。
說到這麼多牛肉麵店,大家一定也想知道,本書作者喜歡吃什麼口味?最愛的牛肉麵店是哪一家?鞭神老師在書中大方分享他最近的心頭好,是位在臺北市杭州南路上的「大塊牛肉麵」,這家店的牛肉選擇多元,不僅有半筋半肉,還有牛雜麵和牛肚麵(不是每家牛肉麵店都有牛雜,更別說牛肚了),最特別的是必須提前預訂的胸口過橋麵,強調用過橋米線的吃法(麵與湯分成兩碗上桌,要吃時再把滾燙的熱湯倒入麵碗裡,把肉燙熟),可以品嘗到牛胸口肉細緻脆彈的口感。且不同於市面上許多牛肉麵館,會偏重肉質口感、或麵條嚼勁、或湯頭的濃醇香,忘了所謂「牛肉麵」是牛肉與麵的結合,大塊的湯底鮮美、麵條彈滑筋道,肉、麵、湯無一偏廢,這也是鞭神老師最為欣賞的地方。
想來碗牛肉麵嗎?不只是清燉、紅燒,想要沙茶、咖哩、番茄、麻辣,臺灣應有盡有,要寬麵、細麵、細粉、家常手工麵條、刀削麵……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愛,這就是道地的「臺灣牛肉麵」!
當時因為戰爭,臺灣島上的糧食生產出現不足,再加上有大批人民隨國民政府來臺,使得島內人口大增。政府為了解決糧食及經濟問題,決定推行「以麵代米」政策,把廉價的小麥留著自己吃,國際價格高的稻米輸出賺外匯,並且展開全民麵粉運動,由官方開辦烹飪班教導婦女們製作麵食、編印家常麵食製作手冊、供應學校麵食午餐,臺灣人民漸漸開始習慣吃麵食。
與此同時,隨部隊來臺的軍人,若是決定不再留在軍中,就必須想辦法養活自己,一些來自北方如河北、山西、山東的退伍軍人,便把從小吃到大的麵食拿來作為謀生工具,用幾塊木板釘一釘、起個爐子、架上大鐵鍋,就開始擺攤,賣家鄉口味的牛肉麵。每到吃飯時間,煮麵水的蒸汽、牛肉湯的香味,吸引每個路過的人停下腳步吃碗麵再走,沒錢的窮學生就來碗不加肉的湯麵,一樣嘗得到牛肉滋味又能吃飽,所以那時的牛肉湯麵又叫做學生麵。延續到現在,在家附近、公司旁、學校周遭,總能看到一、兩間牛肉麵店,牛肉麵已然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食。
清燉與紅燒、寬麵與細麵,你愛吃哪一種?現在的牛肉麵店,多半一家店就可吃到兩種滋味,不過在早期,牛肉麵的口味可是壁壘分明。當時從山東來的人,多半在臺北車站、開封街、漢口街一帶開店,賣的都是清燉的,而川味紅燒要到桃源街或永康街才吃得到,兩派口味「互不往來」。
以街道來區分,還有一個街區是現在五、六十歲人最懷念的,就是塔城街牛肉麵,不過這一帶的牛肉麵聚落形成較晚,起初是一位在中華路麵攤打雜的小夥計,跟老闆學到一些本事後,便到鄭州路及塔城街這一帶來做生意,賣的牛肉麵主打湯辣、麵多、肉大塊,但價錢實惠,是當時很多計程車司機的口袋名單,也是大批學生族群的最愛。
說到這麼多牛肉麵店,大家一定也想知道,本書作者喜歡吃什麼口味?最愛的牛肉麵店是哪一家?鞭神老師在書中大方分享他最近的心頭好,是位在臺北市杭州南路上的「大塊牛肉麵」,這家店的牛肉選擇多元,不僅有半筋半肉,還有牛雜麵和牛肚麵(不是每家牛肉麵店都有牛雜,更別說牛肚了),最特別的是必須提前預訂的胸口過橋麵,強調用過橋米線的吃法(麵與湯分成兩碗上桌,要吃時再把滾燙的熱湯倒入麵碗裡,把肉燙熟),可以品嘗到牛胸口肉細緻脆彈的口感。且不同於市面上許多牛肉麵館,會偏重肉質口感、或麵條嚼勁、或湯頭的濃醇香,忘了所謂「牛肉麵」是牛肉與麵的結合,大塊的湯底鮮美、麵條彈滑筋道,肉、麵、湯無一偏廢,這也是鞭神老師最為欣賞的地方。
想來碗牛肉麵嗎?不只是清燉、紅燒,想要沙茶、咖哩、番茄、麻辣,臺灣應有盡有,要寬麵、細麵、細粉、家常手工麵條、刀削麵……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愛,這就是道地的「臺灣牛肉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