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4.07.17

人際關係不是光靠一人就能建立,而是需要兩個人

文/木馬編輯部
日子就是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破解了一個馬上又有另一個,順利的話像在打遊戲,成就感爆棚不說,還會越打越上癮,腦內多巴胺飆升,期待著接下來還有甚麼挑戰在等著自己。可一旦卡關就不好說了,即便到處求救、廢寢忘食擱下其他所有事,破不了就是破不了,這日子還要過嗎?

我們大半人生卡關的原因都是「人際關係」,不論是愛情、親情、友情、同事或是跟自己的關係,所有你想得到的人際關係這本書全包了,《一本你希望所愛之人讀過的書》就是這樣一本超級好用的「現代生活的關係療癒手冊」。不僅如此,作者的來頭也不小,她的前一本書《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賣遍全球45國、累積銷售高達180萬本,台灣更佔了5萬本,而在這本新書《一本你希望所愛之人讀過的書》原文在去年年底上市後,就一舉衝上英國亞馬遜各分類榜和《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榜的冠軍。

《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我們收到眾多讀者回饋最打動他們的,其實是作者的態度。這位心理治療師菲莉帕派瑞,你可以想像她是英國鄧惠文,甚至像是唐綺陽那樣超受歡迎的知心大姊姊,非常柔軟、有同理心,又很有智慧地述說:「沒有父母是完美的,重點不是錯誤本身,而是我們如何改正錯誤。」同樣的可以描述新書是;「沒有任何一段人際關係總是一帆風順。」她告訴我們所有人:「關係中出現裂痕時,試圖修復永遠都不嫌晚。」

《一本你希望所愛之人讀過的書》中搜集了非常具有代表性的39封信件,來信讀者從九歲到七十多歲,身分各異,他們提到的情境都是現代人會有的、讀起來共鳴感非常強,例如職場八卦(年輕女性停不住的講八卦但又想改變)、感到孤獨毫無生存意志(生活看似美滿的菁英卻想自我了斷)、長期找不到伴侶、工作、朋友(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越來越自卑),還有一些很特別的,譬如長期容貌焦慮(六十多歲的中年男子,十四歲性器官被嘲笑過小一直自卑至今)、老年性關係問題(七十多歲的女性,性慾從伴侶身上得不到滿足)等等。

此外,作者雖是專業心理治療師,但不用一般來說我們認為心理治療或心理自助書(selfhelp)會先給你一個所謂疾病名稱、說明艱深的理論(她擔心在不夠理解的狀況下,會落入一種框架:我是這樣或我不是這樣,非黑即白的清單勾選),她主張三步驟「感受情緒(不要忽略悲傷焦慮憤怒)、思考內在渴望、大膽採取行動(不怕失敗)」,她認為在關係中受挫時,去指責、怨恨對方有錯一點用也沒有,因為「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不斷暖心鼓勵:「很多人不明白,但我們是足夠強大,也確實有力量能夠改變自己的。」

那到底怎麼解決,作者提到一個大重點:遇到問題的時候,問自己「為什麼」通常不管用,解決的關鍵是「如何」。所以對應到這本書的四個章節去教你,如何愛、如何爭執、如何做出改變、如何獲得滿足,其中也會融合多方的心理學研究,按照上面說到的情境提供簡單可行的關係療癒練習。

最後回到書名,作者解釋:書名暗藏玄機。是的,這是一本你會希望你愛的每個人都看過的書,因為人際關係不是光靠一個人就能建立,而是需要兩個人互相連結與爭論。我們無法獨自適應環境,而是必須做好受到所愛(及討厭的人)影響的準備。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