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4.08.19
來一場毒殺犯罪的奇幻之旅
文/錢滿姿(方舟文化資深主編)
在中文裡,毒藥這個名詞有兩種對立的意涵,既是可致人於死的「毒」,也是能救人一命的「藥」,而這剛好也是《毒藥的滋味》作者尼爾.布萊伯瑞一再重申的概念,「毒藥在本質上沒有好壞之分,差別只在於使用的意圖。」科學家也確實利用毒物影響人體的機制開發了新藥,像是用毛地黃研發充血性心臟衰竭的藥物。
這本書引用歷史上真實的毒殺犯罪案件,介紹了11種代表性的毒物。每種毒物都具有獨特的性質,會引發不一樣的症狀,致死的原理也不同。像是吸入蓖麻毒素會出現氣管與肺部發炎和出血,吸入氯會導致喉嚨、氣管和肺部的化學灼傷,阿托品中毒則會影響人體控制體溫的能力,導致受害者全身燥熱。遺憾的是,即使從症狀得知受害者中了什麼毒,只有少數情況有助於給予適當處置,在大多數情況下卻毫無幫助,因為根本沒有解藥。更令人心寒的是,下毒凶手多半是具有專業背景的護理師、藥劑師或醫師,像是外號「死亡天使」的護理師卡倫,在長達16年的時間裡,居然利用毛地黃和職務之便,殺害了40名以上的患者。
將大量的鉀注射到某人的血液裡,造成心臟外部細胞浸泡在大量的鉀當中,會發生什麼事?身為醫學生化博士的作者是這樣解釋的:「想像在通勤的尖峰時刻,車上只有一位乘客,但月臺上擠滿其他通勤者,他要下車就會非常困難。同樣地,如果細胞外已經有大量的鉀,細胞內的鉀離子就難以離開細胞。一旦心肌已經收縮,但鉀卻無法離開細胞,就代表心臟無法重置和放鬆,於是心臟再也無法跳動,隨後便會心跳停止。」透過這個簡單的比喻,是不是立馬就理解了複雜的生化原理?
如果你是推理小說迷,有可能會知道推理女王克莉絲蒂本身就是藥劑師。她最喜歡的毒藥是番木鱉鹼,其造成的劇烈痙攣症狀非常有戲劇效果;她不但了解氰化物的效果,還用氰化物殺死了18個角色。透過書中的毒物知識,重新回顧克莉絲蒂的推理小說,勢必更能身歷其境。
就算你不是美劇《CSI犯罪現場》、日劇《法醫女王》的粉絲,還是會對書中的毒藥專家史蒂文森留下深刻印象,他天賦異稟,可以用舌頭「品嘗」出體液中混雜的有毒生物鹼,在那個生物鹼化學測試還很粗糙的19世紀,他長期收集大約80種不同的生物鹼,和實驗室同事比賽,看是透過化學測試來鑑定化合物,還是他透過味道識別的速度比較快,而他最後總是獲勝的一方。
作者第一次出書就備受矚目,受到暢銷書《A代表砒霜》作者凱瑟琳.哈卡普、《美國福爾摩斯》作者凱特.溫克勒.道森等人熱情推薦。他用暗黑人性、怪奇犯罪、科普新知構築了一個奇幻的世界,吸睛程度媲美推理小說,驚悚刺激、沉浸感十足,有時還來點英式幽默。歡迎你一起被驚嚇、被娛樂、被啟發!
這本書引用歷史上真實的毒殺犯罪案件,介紹了11種代表性的毒物。每種毒物都具有獨特的性質,會引發不一樣的症狀,致死的原理也不同。像是吸入蓖麻毒素會出現氣管與肺部發炎和出血,吸入氯會導致喉嚨、氣管和肺部的化學灼傷,阿托品中毒則會影響人體控制體溫的能力,導致受害者全身燥熱。遺憾的是,即使從症狀得知受害者中了什麼毒,只有少數情況有助於給予適當處置,在大多數情況下卻毫無幫助,因為根本沒有解藥。更令人心寒的是,下毒凶手多半是具有專業背景的護理師、藥劑師或醫師,像是外號「死亡天使」的護理師卡倫,在長達16年的時間裡,居然利用毛地黃和職務之便,殺害了40名以上的患者。
將大量的鉀注射到某人的血液裡,造成心臟外部細胞浸泡在大量的鉀當中,會發生什麼事?身為醫學生化博士的作者是這樣解釋的:「想像在通勤的尖峰時刻,車上只有一位乘客,但月臺上擠滿其他通勤者,他要下車就會非常困難。同樣地,如果細胞外已經有大量的鉀,細胞內的鉀離子就難以離開細胞。一旦心肌已經收縮,但鉀卻無法離開細胞,就代表心臟無法重置和放鬆,於是心臟再也無法跳動,隨後便會心跳停止。」透過這個簡單的比喻,是不是立馬就理解了複雜的生化原理?
如果你是推理小說迷,有可能會知道推理女王克莉絲蒂本身就是藥劑師。她最喜歡的毒藥是番木鱉鹼,其造成的劇烈痙攣症狀非常有戲劇效果;她不但了解氰化物的效果,還用氰化物殺死了18個角色。透過書中的毒物知識,重新回顧克莉絲蒂的推理小說,勢必更能身歷其境。
就算你不是美劇《CSI犯罪現場》、日劇《法醫女王》的粉絲,還是會對書中的毒藥專家史蒂文森留下深刻印象,他天賦異稟,可以用舌頭「品嘗」出體液中混雜的有毒生物鹼,在那個生物鹼化學測試還很粗糙的19世紀,他長期收集大約80種不同的生物鹼,和實驗室同事比賽,看是透過化學測試來鑑定化合物,還是他透過味道識別的速度比較快,而他最後總是獲勝的一方。
作者第一次出書就備受矚目,受到暢銷書《A代表砒霜》作者凱瑟琳.哈卡普、《美國福爾摩斯》作者凱特.溫克勒.道森等人熱情推薦。他用暗黑人性、怪奇犯罪、科普新知構築了一個奇幻的世界,吸睛程度媲美推理小說,驚悚刺激、沉浸感十足,有時還來點英式幽默。歡迎你一起被驚嚇、被娛樂、被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