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4.09.10

再讀一本魯西迪,再體會一次敘事的魔力

文/雙囍出版編輯部
魯西迪曾說,「他的作品遠比他個人有趣,可惜大眾並不如此認同。」

對許多人來說,魯西迪因寫作《魔鬼詩篇》而聲名大噪,並非這部作品的內容打動了許多人,而是因為前伊朗最高領袖何梅尼所下達的格殺令。

對小說讀者來說,一九八一是個幸福的閱讀年分,馬奎斯寫出了《預知死亡記事》;童妮・摩里森交出第四部長篇《黑寶寶》;約翰・厄文完成了《新罕布夏旅館》;厄普代克的兔子四部曲來到《兔子,富了》;瑞蒙・卡佛的短篇集《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談論些什麼》也在八一年問世……一九八一英國文壇年度盛事「布克獎」得獎的是薩爾曼・魯西迪《午夜之子》。

《午夜之子》是魯西迪的第二部長篇小說,書中主人公誕生於印度宣布獨立的午夜時分(在廣闊的領土上,同時有一千零一位「獨立嬰孩」誕生),那天是一九四七年的八月十五日。男孩們與獨立後的印度共同成長,透過魯西迪魔幻寫實的小說敘事技巧,充分運用印度古老的傳說,打造出璀璨的情節。龐雜的敘事支線如同印度多元的族群和文化,加上不斷地旁徵博引、虛實交錯,敘事中另有敘事的峰巒層疊。魯西迪舌粲蓮花的說故事能耐也成為《午夜之子》可讀性的保證,在英國,人手一本捧讀(因為真的很厚,卷帙浩繁的它在英國賣出一百萬冊),它不僅是當年布克獎得獎作品,甚至在布克獎歡慶二十五週年時,主辦單位舉辦了歷年得獎作品票選,《午夜之子》脫穎而出,成為布克獎中的布克獎;沒想到布克獎舉辦四十週年時,如法炮製再舉辦一次,《午夜之子》再度成為冠中冠。

除了銷售上取得成功,《午夜之子》同時也成為後殖民文學作品,(迫)使英國再認識印度。魯西迪所引用的掌故對印度讀者來說耳熟能詳,對印度之外的讀者(包含我們)來說,不得不謙遜且敬佩地說:「對印度豐沃的文明資產和歷史的了解真的太少了。」

至於,旁徵博引進小說敘事裡的神話、傳說、宗教典故、歷史事件,認知與否會影響到閱讀的樂趣嗎?或是,非得要一一檢核何者為真,以免打亂自身對事實的認知?

魯西迪似乎打算以作品回應這些疑慮,以小說敘事重寫歷史,或說是以「小說」與「歷史」並置。在最新的長篇《勝利之城》裡他寫道:「虛構的力量不在歷史之下,為新人類揭示自己的面貌,讓他們認識自己與周遭人們的本性,也讓他們變得真實。」

十四世紀時,在印度次大陸南部曾存在一個帝國,它延續了四代王朝的國祚,統治了印度洋到大西洋之間的廣闊土地,它曾派出使節前往東方的明帝國應天府,在明朝的史書裡被稱為「西天阿難功德國」(毗奢耶那伽羅帝國)。《勝利之城》可能以這個帝國為背景寫成,其中一位王儲的妻子,曾將丈夫出征異邦凱旋的歷程寫成敘事詩《馬都來的征服》。這位王儲妻子,敘事詩人,可能是《勝利之城》主人公潘帕・坎帕納的原型人物。

魯西迪的《勝利之城》裡,作者時常現身行文之中與讀者交談,你可說這是「後設小說」的慣例,也可看成是東方說部的傳統。作者自謙,他偶然之間讀到了一部敘事詩巨作《闍耶帕羅闍耶》(意為「勝利與失敗」),記述了毗斯納伽帝國(西天阿難功德國)的歷史,作者是一位女性,名叫潘帕・坎帕納,史詩由她口述(因為她被迫失去了書寫的能力)旁人振筆疾書記錄完成。所以,《勝利之城》的作者只是複述,讓無緣得見潘帕的敘事詩的我們,進入毗斯納伽帝國,一個宣稱宗教自由、性別平權、尊重多元、推崇和平,並且宣稱「以愛治理」的完美國度。

在四百頁的篇幅裡,反覆出現了印度教信仰的神祇,梵天、毗濕奴、濕婆,以及祂們的各種化身(兩大印度史詩裡的記載);當然,最主要的角色也與濕婆的妻子雪山神女有所關聯。除了展現當代文學敘事功力之餘,魯西迪善加利用了印度古老的口傳文學資產。這次他所寄託的理想國度,是由女性所開創,而且,它的歷史,是由女性來講述。

勝利之城是一座文字的城市。在歷史上,總有一時的勝利與一時的失敗,而在毗斯納伽帝國的歷史裡,最終,唯一的勝利者就只有記述這段歷史的文字而已。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